Page 154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54
·86· 第一编 建置
90年代后,以基地化建设为主,逐渐形成了松杉木用材林、笋竹两用林、及板栗、厚朴、杨梅、蚕桑
等为主的林业经济产业带,其中陶村的金华市级示范林场杉木林166.67公顷,杨梅、厚朴基地133.33
公顷;子坑村笋竹两用林基地333.33公顷;华溪村无公害板栗基地66.67公顷;上陈村厚朴药材基地
133.33公顷等。从2002年开始,将位于武义县城饮用水源头的大河源周围3333.33公顷的山林实行封山
育林,禁伐阔叶林,保护水源。同时实施省级生态公益林划定和保护措施,共2416.13公顷。有效保护
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2003年相继在泽村、陶村、玉堂源、大河源、双溪、东垄村进行国债造林,完
成人工林184.53公顷,封山育林164.2公顷。全镇有林地面积7711.93公顷,林木蓄积量12.5万立方米。
1995年,全镇农业总收入2675万元,2005年增加到5160万元,增长92.9%。
工业 桃溪镇境内工业主要有服装加工、萤石开采、水力发电、竹木加工、茶叶加工、纺织配件铸
造6大产业。
服装加工始于70年代初,只有陶村一家村办企业,职工30余人。到90年代初,由陶村村民个体户
筹资400万元,在陶氏祠堂旧址,建造了服装加工大楼,将原陶村村办服装加工厂转为挂靠镇办集体企
业——武义县皇家丝绸制衣公司,职工人数达到300余人,为桃溪服装加工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世纪初,桃溪镇服装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境内陶村、泽村、章岸、上江、宣新、玉堂源6个村共发
展12家服装加工企业,职工人数达1100人。每年为农民增收1000万元。
桃溪镇境内蕴藏着丰富的萤石矿产资源,在21世纪初,境内尚有鸡舍湾、狮子岭头、郑山头、破
裂岗4个矿区。鸡舍湾始建于80年代初,经省地质勘探部门勘探,储藏量达到中型矿床规模。现年产萤
石块矿10万吨左右。
桃溪镇地处瓯江源头,水资源比较丰富,现境内建有直源、百丈泄、松溪、大坑、石眠床5个电
站。直源电站是镇内最大的电站,1997年投产,装机1630千瓦,年发电量160万千瓦时。
本地有竹木加工企业25家,生产家具、地板、锯材、竹筷、竹帘等产品。有茶叶加工企业和个体
户50家,年加工产值1000万元左右。
县二轻局下辖的武义万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始建于50年代,2001年转制为个私企业。
2005年,全镇共有工商企业及个体户265家,从业人员2360人。工业总产值11695万元。
人文
1952年12月,设立桃溪区文化站,负责文化管理和组织活动。1958年10月撤销,1964年恢复。
1974年建立桃溪人民公社文化站,1982年创建公社文化中心。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时,建于
1983年的泽村乡文化站、登云乡文化站并入桃溪镇文化站。镇文化中心设在陶家祠堂内,面积701平
方米。桃溪镇群众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化活动鼎盛时期,全镇有10多个农
村剧团、有4支腰鼓队、4个舞厅、2个电脑游戏室、1个滑冰场,春节舞龙有15条之多。1997年香港回
归,镇老年协会与桃溪总校,组成2000多人的踩街队伍,盛况空前。
1982年,桃溪人民公社建成简易影剧院,有座位940座。农村电影放映队于1975年创建,1991年11月
结束。1958年9月建立桃溪镇大公社广播站,1961年10月全县管理区调整,广播站由县直管。1969年桃溪
镇、德云公社建广播站,1971年登云公社建广播站。1992年5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在“撤区、扩镇、并
乡”中,桃溪镇、登云乡、泽村乡3个广播站合并为桃溪镇广播电视站。1994年9月,桃溪镇建立有线电
视系统,陶村安装了有线电视1005台。1995年项湾、西塘、泉丰相继联网。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桃
溪镇至泽村架设镇级光缆线路,泽村片5个村与镇联网。1998年8月架通武义至柳城光缆线路,桃溪镇与
县有线电视联网,到2005年止,全镇有大路山等21个村有线电视与县联网,共有用户376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