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2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62
·94· 第一编 建置
第十三节 白姆乡
地域
白姆乡地处武义县西部,东与王宅镇接壤,南与俞源乡、桃溪镇为邻,西与婺城区箬阳乡、安地
镇毗连,北与壶山街道相依。2005年,全乡面积109.6平方千米,辖29个建制村,77个自然村,共4376
户12076人,耕地704.93公顷。乡政府驻地白姆村,距县城19千米。
白姆乡民国时称港源镇,1949年5月建政时称双岩乡;1950年冬分建白姆、麻阳两乡;1956年两乡
合并称红旗乡;1958年年初称跃进乡;后称下杨人民公社白姆管理区;1961年10月称白姆公社;1983
年7月称白姆乡。原后树乡在解放初属履坦区家山乡,1950年建立后树乡,1956年3月后树、要巨、桃
溪滩三乡合并称胜利乡,1958年称下杨人民公社后树管理区,1961年10月称后树人民公社,1983年7月
称后树乡,1992年5月并入白姆乡。
白姆乡四周群山环抱,冈峦连绵,东部丘陵阡陌纵横为低山区,南西北部群山叠嶂属高峡谷地
形。林坑尖,海拔1151米,为全乡最高点。境内河流属钱塘江水系。麻阳港由西向东贯穿全境,流入
熟溪;后树溪由南向北注入婺城区梅溪。白姆乡水利条件优越,全县最大的水库——源口水库就在该
乡,为县城及白姆、王宅、履坦、泉溪、桐琴等乡镇、街道10多万人提供饮用水。白姆乡拥有丰富的
水力资源,全乡共建有水电站8座,装机总容量8435千瓦。境内有丰富的萤石、麦饭石资源。素有“生
态之乡”、“茭白之乡”、“有机茶之乡”、 “矿藏之乡”的美誉。白姆还享有“旅游之乡”的美
称,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红岩绝壁、双岩仙洞、源口风光、龙潭幽谷等山水景色,还有坞驮畈
廊桥、麻阳金山庵、后树白鹤庙和白姆白水灵宫等人文景观,是武义县的风水宝地。
白姆乡交通便捷,王宅至沿朱岭公路横穿东西,白姆至婺城区公路纵贯南北,还有白姆经董处至
县城和王宅的公路。2005年,全乡29个村除黄斜、龙潭两个高山村外,全部通上了等级水泥公路,总
里程 53.9千米。通讯设施日渐完善,程控电话网、照明电网、有线电视网、移动通讯网覆盖全乡。乡
村面貌日新月异,有13个村实施了以“卫生洁化、道路硬化、水源净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为主
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程,另有11个村进行了生态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投资1500多万元,
对全乡农田进行了土地整理,建成“田成方、路相连、渠成网、树成行”的标准农田600公顷。
白姆乡从1998年开始实施下山脱贫工程,到2001年已有上辽、茶丰两村分别搬迁到壶山、白洋街道
的阳光村和城东新村,小同、龙潭及南部山区170多农户搬迁到县城郊区新建的南湖畈下山脱贫小区。
经济
1986年至2005年是白姆乡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工农业总产值,1985年902万元(按1990年价),
1995年增至10260万元,2005年又增至1790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4430万元,农业总产值3478万
元)。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2925元,是1986年的7倍。
白姆乡传统经济以农林、畜牧业为主。农业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林业
主要有毛竹、松树、杉木和阔叶林等,畜牧业主要有生猪、牛、羊、鸡、鸭等。主要特产有茭白、茶
叶、板栗、竹笋、柑橘、箬叶和野生猕猴桃等。改革开放后,白姆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培
育效益农业,形成了茭白、有机茶、笋竹两用林三大优势产业。
由于区位条件的限制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工业经济相对薄弱,但稳中有进。主要有制茶、铸造、
建材、采矿、小水电、竹木加工、来料加工等民营企业。骆驼九龙砖茶厂被国家确定为边销茶重点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