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61
第三章 街道与镇乡 ·93·
明珠”工程称号。
教育 1996年全乡有初中1所,小学13所,经多次学校布局调整。至2001学年保留岭下汤中学、古竹
小学、大田小学、岭下汤小学。2005年暑期岭下汤中学并入武阳中学,后大田小学、岭下汤小学又并入
古竹小学。古竹小学为浙江师范大学扶贫挂钩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曾捐资130万元援建教学楼。2005年秋
古竹小学有学生353人,教职工32人,为省级绿色学校。全乡还有幼儿园7所,大田乡为省级教育强乡。
卫生 全乡设卫生院1座,有医务人员15人。能满足村民就医购药、医疗保健需要。
特色
历史文化名村 岭下汤为浙江历史文化村镇,始建于宋,有“枣岩故里”之称,是枣岩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规划面积5.7平方千米,规划范围北至石梁架屋以北旅游区边界,南到乡水利水政管理站至瓦
坟头一线,东至瓦坟头,西至岭下汤至王宅公路。旅游区植被良好、气候宜人、交通便捷、山清水秀、
民风淳朴、文化深厚,是一处集观光、古建筑鉴赏、遗风异俗体验、革命遗址寻迹、生态回归、宗教朝
觐和猎奇、探险、康乐、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景区主要名胜古迹有:
岭下汤古街 位于少妃岭和大庙岭的脚下,古街已有800年历史,曾有各种店铺近百家,全长800余
米,宽2.5米~3.5米,保存有明代建筑8处、清代建筑30余处、民国建筑60余处。
石梁架屋 即岭下汤汤氏大宗祠。原为三进两厢,前二进及厢庑在清咸丰时被太平军所毁,惟后进
石梁架屋幸存。此屋被专家誉为国内罕见的石构梁架建筑,原为县级文保单位,2005年3月16日升级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汤氏特祠 岭下汤村中央“汤氏特祠”,位于古街西侧街边。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现存为清代建
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有“中山发祥”石碑一块,系蒋介石手书。
鱼骨厅 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是为读书人专设的书馆。建筑精巧雅致,厅内有清乾隆十二
年“翰苑先声”匾一块。厅后另有三合院民居一幢。
三家头 汤逢霖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两进两井,两侧厢楼,其后有附屋,一排五搭二
厢。正立面院墙作一字形,檐下绘壁画。厅堂三间,九檀,明间前后双步用四柱。五架梁背前后置
方正驼峰,雕刻精美。明间各檀间均施鸱鱼形单步梁。次间用蝴蝶木。二进为正屋,二层两侧厢房,
均为前檐楼下廊。廊柱上方施装饰构件,刻福、禄、吉利、和睦等字样。三家头北侧隔卵石小路另有
一三合院,排五搭二厢,形制同三家头二进,为汤逢霖家人所建。其后建附屋,三合院与三家头之间
有骑楼相连。
岭下汤周围景点众多,风景优美。村前有千年古林的梅峰、双坛、灵洞、枣岩一线天、汤姓始
祖墓,以及村后的石牛栏、双层两头洞、雄鸡坛、
石和尚、石笋。村上有灵泉岩洞、石拱桥,村内
西山脚下有道断墙残壁,上面留有太平天国标语
(1858~1860)“长毛杀妖多多杀”。通过新开发
建设,在2005年12月29日进行试开放。
省级万亩笋竹两用林 大田乡共有毛竹园
752.4公顷,占山林总面积的21.7%,是武义县比
较大的毛竹林区之一。2005年有笋竹两用基地
258.07公顷,以瓦窑头村为主的14个村建立了省
图11:大田乡毛竹园(摄于2005年)
级万亩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