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71
第三章 街道与镇乡 ·103·
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提高。1986年与2005年相比,粮食作物面积由618.47公顷减至331.93公顷,总产量
由2377吨减少至1363吨。由于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虽然粮食产量减少,其他作物收入却有增加。
畜牧业原以养猪、养牛、养鸡为主,后逐渐由家庭分散粗放型饲养向专业化集体型饲养转变。生
猪存栏1986年3139头,2005年1253头,前后在洪潭、周源、曳坑、章湾办起养猪、鸡场,出现了一批
养殖专业户。2000年周源村曹宣武创办无公害山羊养殖基地,率先引进波尔山羊良种6组,山羊饲养
量1000多头,到2005年全乡山羊饲养量达6000多头,成为省级山区特色养殖示范点,在全省率先成为
“百户百羊”示范乡镇。
工业 50年代初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70年代创办社办企业,80年代建立乡办、村办与个体加工
业。本乡工业以木材加工厂为主,1986年工业产值30多万元。1992年后乡工办创办了挂毛毯厂、制鞋
厂、伞骨厂、木制品厂等。2005年工业总产值789万元。
人文
全乡有三港、洪潭、周源三条板龙,习惯于农历正月初八开始扎龙头,十四为头夜灯,十五为
正夜灯,十六为结夜灯。石浦、曳坑两村正月走马灯,是以文唱带武功的一项灯彩与表演相结合的活
动,自正月初八日开始到各村挨家挨户恭贺新禧,共度佳节。马灯队一般是4男5女9马灯。
1969年创办三港公社初级中学。1974年创办石浦“五七”中学(高中)。1986年有初中1所,小学
15所。经过学校布局调整,到2005年留1所三港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1996年2
月本乡通过了县“两基”验收。2002年1月通过县级教育强乡验收。
设卫生院1座,现有医护人员4人,卫生院内设有中医、西医、防疫3个科室。2004年全乡推行农村
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全乡有8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医保。2005年全乡参保率达85%以上。
特色
超市经济 90年代开始,三港人就走出山门融入长三角,2005年有1406人占劳动力的44.4%在外经
商办厂打工,据统计全乡在长三角等地开设超市有516家,超市收入约3000多万元。
无公害山羊养殖 2005年有山羊6000多头,逐步建成年出栏5000头以上无公害山羊生产基地,引进
波尔山羊良种15组,其中养殖规模200头以上基地2个,100头以上的基地5个,50头以上的基地20个。
放养袋料香菇 三港乡有十多年放养香菇历史,全乡年均种养香菇250万袋,年收入500万元以上。
第十八节 大溪口乡
地域
大溪口乡位于武义县南部,东邻丽水市,南接三港乡,西靠柳城畲族镇,北毗新宅镇。乡政府所
在地溪口村,距县城48千米,以驻地取名。2005年全乡总面积75.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07.93公顷,山
林面积7055.8公顷。下辖10个建制村,52个自然村,2005年计有1970户、5778人。
大溪口乡1949年成立,时称白水乡。1950年分属溪口(乡政府驻地溪口)、双溪(乡政府驻地
桥头)、水头(乡政府驻地水头)三个乡。1954年下半年三个乡合并为溪口乡,1958年建立三港大公
社,设溪口、三港两个管理区,1960年由三港大公社分出,按照原来的区域范围建立溪口公社。1983
年社改乡时,更名为大溪口乡。
大溪口乡境内重峦叠嶂,峙耸绵亘,地处中低山区,东部与丽水交界的陆千岗顶,海拔1070米,
为境内最高点。宣平溪从乡政府门前经过流入瓯江,是瓯江一级支流发源地之一。乡境内山清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