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3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993
第七章 机构改革 ·925·
复实施。
2002年1月16日,召开武义县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宣布县级机构改革方案。该次改革设置县委工
作机构6个,部门管理机构1个;设置县政府工作机构21个,精简幅度达26.7%,议事协调的办事机构
2个。原有县级行政编制603名(含军转编制3名),按6.5%的比例划出省以下垂直管理的工商行政管
理、质量技术监督、药品监督管理部门39名,县机关行政由564名减为451名,精简20%。单列管理的
政法机关专项编制按中央和省规定的比例精简,由431名减为413名。
县地方税务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实行省以下垂直管
理。县广播电视局仍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县人大、县政协、县法院、县检察院和群众团体
机关的机构改革与党政机关同步进行。
2002年12月底,基本完成县级机构“三定”方案的批复工作;2003年5月完成扫尾,共批复48家县
级机构的“三定”方案,对42条职能进行了界定调整。作为该次改革人员分流主要措施之一的离岗退
养工作,从2002年到2004年,凡是男年满57周岁,女年满52周岁的公务员、工勤人员,原则上安排离
岗退养;3年内共办理离岗退养手续154人(含乡镇街道机关)。
2002年乡镇、街道机构改革 2001年9月,武义县进行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全县从23个乡镇调整
为18个乡镇、街道,为本次机构改革奠定了基础。
2002年11月19日,中共武义县委、武义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乡镇、街道机关机构改革的实施
意见》(县委〔2002〕46号),明确了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关内设机
构,规定镇和街道内设机置限额为6个以下,乡为5个以下。二是精简编制,乡镇、街道机关编制从650
名精简23%后保留500名,预留部分机动数,核定3个街道99名,15个乡镇371名。三是明确在编人员工
作岗位,做好人员分流工作,清退乡镇、街道自聘人员。11月26日,召开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工作会
议进行了布置,要求在12月中旬以前完成机构改革任务。12月底,18个乡镇、街道的“三定”方案全
部批复完毕。
2005年深化完善政府机构改革
本次深化完善政府机构改革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至2005年下半年结束,历时近一年。改革内
容,一是突出转变政府职能的原则,强化政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等方面的职能;二是
体现大稳定小调整原则;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四是实行总量控制原则。本次改革由县机构编制委
员会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2005年2月4日,《武义县深化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上报金华市委审批。3月15日,改革方案经
金华市委、市政府同意,由市委办〔2005〕9号文件印发实施。8月9日,中共武义县委、武义县人民政
府相继印发了《武义县深化完善县级机构改革方案》(县委〔2005〕25号)、《关于深化完善县级机
构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县委〔2005〕26号)两个文件,对改革进行了重点部署。经过调整,县政
府设置工作部门23个,议事机构的办事机构1个。新组建、改组、更名机构的“三定”方案在2005年11
月底批复完毕。
第二节 事业单位改革与改制
事业单位改革
县广播电视系统改革 1997年12月29日,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县广播电视局贯彻省市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