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7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997

第一章    劳动就业      ·929·











                       第二十八编   劳动与社会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问题也日渐成为涉及千家万
               户的民生大事,并成为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改革开放之后,武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创业机会。据县统计局统计,2005年
               全县城乡20.36万社会从业人员中,从事工业的职工和管理人员有7.26万人,从事商业的职工和管理人
               员有1.4万人,从事住宿、餐饮业的有1.1万人,其他还有交通、建筑、服务、教育、卫生、科技和行政
               管理等等,总计在非农部门就业的有14.32万人。继续从事农、林、渔、牧的人数减少到6.04万人。此

               外,据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06年4月调查,外省外县来武义务工者,已达52586人;武义去外县外
               省打工或经商的也有25000余人。致使全县的社会构成和就业形势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期间,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人事劳动
               社会保障局,其管理对象原先只限于城镇居民,后来逐步扩大到农村农民,实行城乡统筹;原来由政

               府计划分配的用工就业制度,改由市场调剂的劳动合同制,并开展一系列的工资制度改革;在劳动保
               障方面,则由原来的企业保障改为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建立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
               险等等制度,并逐步扩大到农村,扩展到全社会,还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促进社会和谐与稳
               定起了积极作用。







                                              第一章    劳动就业





                                      第一节    劳动就业与用工制度改革



                   劳动合同制取代计划分配制度
                   改革开放前执行的是计划劳动就业制度,它的主要特点是由政府包揽,按计划分配就业;对城镇
               居民劳动力实行“统包统配”制度,就业者一进企业单位,其户籍、粮油关系,住房、工资、劳保、
               福利等全部由企业解决,一次分配定终身;职工不能按生产需要个人专长合理流动和调整,工资等级

               总额由政府规定控制,企业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受到压抑。就业制度上的“铁饭碗”与分配制度上的
               “大锅饭”,影响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性。这一用工就业制度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中期。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