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2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282
红层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由下白垩统(K1g)组成,分布于朱家尖、鲁家峙、马峙等岛,出露面积小,水
文地质条件差,供水意义不大。
基岩裂隙水分布广,由侏罗系上统火山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及燕山晚期的各类侵入岩、晚侏罗世潜火山
岩和前震旦系陈蔡群变质岩风化网状裂隙含水岩组组成。尤其是构造裂隙含水岩组(J3),分布广,岩性岩相
变化大,裂隙发育处有利于地下水赋存,水质好。其次为风化网状裂隙含水岩组,分布于舟山、六横、金塘、
衢山等不少岛屿,地形条件与其富水性关系密切。
地下水天然资源量 舟山市基岩区的天然资源量以较大岛屿计算为11542.35万立方米/天,陆相孔隙潜
水的天然资源量为1754.44万立方米/天,计天然资源储存量1320.87万立方米/天。孔隙承压水资源,以弹性
释放量和补给带法侧向补给量计算,分别为56357万立方米/天和507.25万立方米/天。因岛屿的承压含水层分
布面积小且埋藏较浅,弹性释放量小,接受补给条件好。鉴于基岩地下水分布不均,不具备大面积开发利用
条件,只能满足部分小型分散厂矿供水和居民用水。
舟山市各县区部分较大岛屿地下水天然资源情况
表1-2-2-3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
孔隙潜水 含水层由洪冲积、冲洪积、洪积、坡洪积及部分海积、风积组成。地下水主要由降水补给,
部分由地表水和基岩裂隙水等补给。因岛屿分散,面积一般较小,径流途径短,排泄快,赋存条件差。其排
泄途径为蒸发、开采或直接排泄于地表,动态变化强烈。
孔隙承压水 分冲淡型和封存型。前者分布近山前沟口地带,坡度小,天然状态下补给量少,径流、
排泄条件差,开采可得到侧向补给。后者是趋停滞状态淡水体,四周咸水包围。地下水动态稳定。
基岩裂隙水 主要由降水补给,近地表水体地段亦接受地表水补给。相互连通裂隙是其径流通道。浅
埋裂隙水,往往补给相邻含水层、地表水,部分蒸发排泄,动态变化较明显;深埋裂隙水,排泄于相邻含水
层和因开采排泄。地下水动态相对稳定。
地下水化学特征 因含水介质、成因不同变化明显。
基岩裂隙水化学特征 主要接受降水补给,为经溶滤形成的溶滤型淡水,一般无色、无味、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