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4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284

续表














                                                       工 程 地 质


                基岩工程地质    各岛基岩广泛出露,以喷出岩为主,侵入岩次之,沉积岩、变质岩仅零星出露。根据
            岩石石建造类型、结构构造、力学强度等,将区内内岩划分成8个工程地质岩组。
                坚硬薄层状凝灰质沙岩、沉凝灰岩组:主要分布在滩浒、金鸡山、大洋山、小衢山、小长涂山、舟山

            (南部)等岛。工程修建时应注意软弱层出现压缩、挤压、底鼓等现象。
                坚硬块状- 厚层状沙(砾)岩、凝灰质沙岩组:主要分布在朱家尖、鲁家峙、马峙等岛,工程修建时注

            意岩性变化。
                坚硬块状火山岩组:分布在各主要海岛,抗风化能力较强,宜修建各类工程。
                坚硬块状潜火山岩组:分布在舟山岛烟墩- 岑港、六横东南部、元山岛、金塘岛,地质条件良好,宜修

            建各类工程。
                极坚硬块状粗晶屑玻屑强熔结凝灰岩组:岱山、秀山、舟山等岛出露广,地质好,宜修建各类工程,须

            注意岩石风化程度。
                坚硬块状侵入岩组:分布在嵊泗列岛、中街山列岛、普陀山、朱家尖、桃花、虾峙等岛,地质条件好,
            宜修建各类工程,表面易风化,易产生边坡不稳定、水库渗漏等。

                较坚硬-坚硬片状变质岩组:仅出露在衢山、黄泽山岛,抗风化能力较弱,地质条件较差。
                断裂破碎带碎裂状岩组: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北西向、北北西向及
            南北向断裂次之,形成了断裂破碎带,整体强度低,易软化,稳定性差,易引起较大规模岩体失稳、塌方等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松软土工程地质    舟山松软土系第四系,分布在衢山、岱山、舟山、金塘、朱家尖、六横等较大岛屿,
            小岛零星分布,以海积平原区为主,山麓沟谷区次之。根据各土层成因时代、埋藏条件、分布规律及土体工

            程特性,可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组、23个工程地质层。此类地质较松软,人工填土,主要分布在城镇、乡村
            居民点、滨海码头、河道两旁,成分杂,厚度不一,具多层结构,不宜作建筑物的天然地基。

                环境工程地质    舟山区域受新构造运动、活动性断裂、地震诸因素控制,海岛新构造运动微弱,地壳稳
            定。从区内活动性断裂构造和地震带分布情况看,近期有一定活动性。1971年2月2日在中街山列岛发生Ms(面
            波震级)4.2级地震,东极、青浜、庙子湖、东福山等岛普遍有震感。1982年6月10日和1985年9月11日分别在舟

             山东南海域和衢山岛海域发生Ms4.1级和3.9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舟山市大部分地区
            属七度区,其余为六度区。浙江省是全国少震、弱震区,境内是小震、弱震多发区,现代地震活动相对活跃。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