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2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412

对13家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安置分流职工831人。
                从1997年8月起,在全系统实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全面改制工作。采取形式多样化和“一厂一

            策”改制办法,对条件较好的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在产权界定基础上,把部分净资产按职工工龄、技术、
            贡献等条件量化到个人,实行集体所有与职工个人所有相结合,经营者控股与集体所有与部分职工参股相结

            合,形成和建立共同投资、共同占有、共同经营、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新型企业制度;对部分扭亏无望的
            企业实行拍卖重组,或由职工个人买断产权,转为私有经营,或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同时实行股份经

            营;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生存无望的企业依法实行破产。1998年3月,成立舟山市手工业合作联社。1999
            年,市二轻对舟山市海燕塑料机械厂等12家特困企业实施联动解困。至年底,有29家集体企业全面改制,核
            销剥离不良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2318万元,提留改制企业职工社保生活费2118万元,界定联社资产601万元,

            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和保值、增值。2000年,舟山绿野鞋业有限公司、定海机械船舶总厂等前期转制不理想
             的企业,分别实施依法破产,或通过二次改革,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对定海室内装饰用具厂、定海包装装潢
            厂、舟山金帆房产公司等未转制企业实施资产转让、整合重组和职工身份置换工作,组建一批混合型经济实

            体,为实施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是年,改制企业资产总股本金达2000多万元,其中,法人股本金540万元,
             自然人及职工股本金1467万元,企业资产属性得到真正明晰。2001年,全市二轻工业企业历时10余年的转制

            工作结束。








                                          第 五 节   商 业 流 通 体 制 改 革




                1989—1994年,商业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推动劳动优化组合和租赁经营等项改革

            相继进行。1989年,全市推行工效挂钩企业47个,有18个企业实行劳动优化组合,4家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对
            食品批发企业实行“政策性亏损补贴,减亏留用”办法,采用“利润递增包干、超额全留、缺额自补”承包

            形式,试行批零一体化经营。1991年,市百货总公司试点工作初步成功。市商业联合公司利众、益民2家独
            立核算商店试行百元销售工资含量包干,全面推行“四放活”改革。1991年起,商业企业落实第二轮承包
            制,做好新一轮工效挂钩工作。1992年,试点和推广企业16家,占全市国有商业企业的42%。实行多种分配

            方式。1992年起,实行“一司多制”招标承包及“五联挂”经营责任制,尝试组建较规范的金三角股份有限
            公司。重新构建国有批发新体制,实行企业兼并和合并,对企业领导体制进行3种模式的改革,即:企业经理

            (厂长)、书记一肩挑,设专职副书记;经理、书记一肩挑,副书记兼副经理;经理、书记分设,解决“中心”
            与“核心”问题。1993年起,市百货、烟糖2家公司率先实行“分解裂变、组建单体”改革,划小、划细经营
            和独立核算单位,逐步推广到整个系统。并先后完成沈家门百货店、普陀山牛奶场、岱山集体商业综合公司、

            嵊泗食品厂、市贸易中心、市商业联合公司,市饮服公司的红星、中大、舟山饭店,及原三百商店与市烟糖
            公司、市百货公司的兼并、合并工作。市百货公司与市对外供应公司实行联合,组建新的百货总公司。至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