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9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409

置换,企业中原退休人员和改制后内退人员等根据规定转移有关部门。舟山市种畜场纯资产481.82万元。定海
               城区两处房产和种畜场内所有动产置换给内部职工,总资产中提留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各类安置费134.75万

               元,提留各项改制费用10万元,核销流动资产损失和福利费红字10.51万元;土地、猪舍、办公楼等国有资产
               323.49万元全部剥离,委托市农林局代管,并优先租赁给场内职工。

                   舟山市原种繁育场    位于定海盐仓,成立于1979年,为国有事业单位,经营面积400亩,其中粮田300
               亩,水稻种子田48.6亩。主要承担全市稻、麦、棉花原种、良种繁育,年生产原、良种65吨。有干部职工59
               人,固定资产47万元。国家对该场农田基本设施前后投资67万元。1993年,上海能化实业总公司等单位在定
               海黄沙山地区建设舟山精细石化总厂项目,征用该场全部400亩土地,人员划归项目筹建处管理。1995年,市

               原种繁育场撤销,59名职工成建制划归上海能源化工公司舟山总公司。后因项目下马,2002年由舟山市政府
               合理安置。

                   定海区东海农场    位于定海马目长坑,1961年建场,职工多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是定海区政府
               直属国有农场。总面积4154亩。至1994年,实有耕地面积2251亩,水养面积1200亩,职工303人。农场早期
               以种植棉花、西瓜、大麦、水稻等农作物为主,后期发展柑橘、桃、李、葡萄等经济作物,并逐步实行承包

               经营。20世纪70年代末农场在定海城郊创办东海磁钢厂,大部分职工进入磁钢厂工作。1994年,农场各企业
               总产值1751万元。1999年东海磁钢厂第一次转制,成立由定海区国资局控股、职工参股的东海永磁有限责任
               公司,与农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方式。农场土地资产剥离,划归区国资局所有,由永磁公司管理

               经营。2002年,第二次转制,东海永磁有限责任公司剔除剥离房屋等资产,实有净资产133万元。转制中由国
               资局收购职工持股,企业资产(除不动产)公开招标后向个人转让,组建新的民营企业,全部职工终止原劳
               动关系,转换身份。区国资局所有的企业土地及房屋等固定资产,通过城建开发等办法变现,用于所有职工

               的各项安置费用。职工安置提留费用及社保后续管理,由区经贸局托管。东海农场土地等资产,由区国资局
               委托区农林局进行管理,向社会发包经营。








                                                第 四 节   工 业 企 业 改 革





                                                    国 有 工 业 企 业 改 革

                  1989—1994年,全市工业企业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加大技改投入,开发新产品,拓展外向型经济。

                   1988年起,市属国有工业企业实行第一轮承包经营责任制。1991年,实行第二轮承包经营责任制。主要
               形式实行“双包一挂”,即上缴国家所得税,包死上缴,欠缴自补;包资产增净值和税前还贷;利润总额与职
               工收入挂钩。超缴分成,即上缴利润超过当年标的部分,由财政返回企业65%。在推行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

               的同时,省财政厅出台《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市政府出台
              《关于全面推行全民所有制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通知》,推行企业工资总额制度改革,在核定工资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