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1 - 舟山市志(1989—2005)中卷
P. 481
第 九 节 环 境 保 护 管 理
1987年6月,成立舟山市环境保护局(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析出),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
规,开展环境执法监管,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岱山、嵊
泗县环保局从原建设环保局分离为一级事业局。2002年初,成立市环境保护局定海分局。2003年,普陀区环
保局从原建设环保局分离为一级事业局。2005年12月,撤定海分局,设立定海区环境保护局。至2005年底,
全市环保系统有各类机构15个。
1989—994年,先后开展全市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调查、放射性污染源调查以及近岸海域环
1
境功能区、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的划分等。整治城市环境,在水环境方面,采取节流、节水、减污、物料
回收和末端处理,逐步实现污水资源化;加强治理炉窑灶和重点烟尘污染源、工业尾气,改变燃料结构,建
立烟尘控制达标区;建设安静街、安静区,创建环境噪声达标区。1995年后,结合旧城改造,建设城市环境
综治基础设施项目,推行清污分流、垃圾袋装化,建设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控制烟尘,改善水、气、声环
境。2000年后,随着新区开发,逐步调整城市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控制城市工业污染。2002年,启动实施
生态舟山建设,创建各类“绿色”载体,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
环 境 监 测 与 环 境 质 量
1987年舟山撤地建市后,舟山地区环境监测站改为舟山市环境监测站,定海、普陀两县站也改称区站。
是年8月,在舟山市环境监测站基础上建立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至2005年底,全市有浙江省舟山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定海区环境监测站、普陀区环境监测站、岱山县环境监测站、嵊泗县环境监测站5个环
境监测机构,均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评审;有人员110人,其中教授级高工2人,高工24人,工程
师26人,初级职称24人。
1989—005年,全市各级环境监测站共获取大气、降水、地面水、噪声、污染源各类数据17.14万个(不
2
包括专项调查、课题研究和对外服务性监测的数据量)。1988—2005年,共获取近岸海域环境各类常规监测数
据42721个。监测显示,1989— 2005年,舟山市总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市
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要求,基本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要求,但酸雨污染较为严重。市区主要饮用水
源地(水库)水质保持良好;城区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海洋环境形势严峻,赤潮频发。通过多年环境综合整
治,声环境有所改善,功能区噪声达标率明显提高,区域环境噪声状况日趋好转。
大气环境 1989— 2005年,舟山市区空气清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等各污染物单项
污染指数均较低,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降尘。其中二氧化硫(SO2)浓度年日均值总体呈下降趋
势,且均低于国家大气一级标准限制(0.0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在舟山市大气中浓度非常小;氮氧化物
(NOx)年日均值浓度较稳定,低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0.10毫克/立方米);总悬浮颗粒物(TSP)年日均
值浓度稳中有降,历年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0.30毫克/立方米);降尘年月均值浓度均低于国家规定
的8吨/平方千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