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9 - 舟山市志(1989—2005)中卷
P. 749
希望工程及大学生助学计划 1992年上半年,团市委发动全市团员青年为希望工程捐款,募集资金
3.32万元。1994年9月,全市第一所希望小学—— 嵊泗 县小洋乡小洋希望小学开学。至1994年底,全市24家
企事业单位和43名个人参加希望工程市内结对助学活动,122名学生得到资助。1995年9月,团市委与市委
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发起为西藏那曲教育事业捐款活动,收到捐款59万多元,援建西藏那曲希望小学。1996年
“六一”儿童节,在定海文化广场举行现场结对贫困学生活动,103名学生被现场结对。1995—000年,全市
2
收到捐款近300万元,建希望小学4所,资助学生4000余人。
2002—004年,推行舟山大学生助学计划,推出资助无息信用贷款、单位(集体)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2
党(团)组织“一对一”结对、社会捐款等多种助学方式,全市有502名困难大学生得到资助,总金额104余
万元。2005年,实施百名渔(农)村大学生助学计划,全年筹得善款120余万元,结对资助大学生527人。
青联工作 1988年9月,成立舟山市青年联合会(简称“市青联”)。1994年12月,召开二届一次全会,
团市委副书记苏玳当选主席。2000年6月,召开三届一次全会,团市委书记吴晓东当选主席。2005年11月,召
开四届一次全会,团市委书记刘嫔珺当选主席。是年底,市青联有委员149人。
市青联成立以来,团结各界青年,开展“为‘七五’作贡献”“青春献‘八五’”“奉献在本职,创业在今
天”等一系列活动。1997年9月,和上海同济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开办MBA课程进修班,学制2年,60多名团员
青年、青联委员参加学习。1998年4月底,组建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开展信息服务。1999年8月,邀请40
多名香港中学生来舟参观考察。2001年1月,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联合市海峡汽车轮渡公
司、农林局、文联、小百花越剧团等单位,为基层群众提供文艺演出、专家门诊、农林咨询、家电维修、书
写春联等服务。2002年,成立市青联之友联谊会,加强与热心青联事业的老青联委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
先后邀请著名学者来舟山举办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民营经济前景、“9·11”事件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深
刻影响等各类主题报告会。2003年7月,市青联组团赴港澳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港澳体验行”夏令营。
12月,组织部分青联委员赴台访问,开展为期10天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海峡两岸青年友好往来。至2004年,
先后举办3届“舟山十大杰出青年”评选。
少先队工作 1988年10月13日,成立少先队舟山市工作委员会(简称“市少工委”),下设办公室负责
日常工作。1996年10月,召开市第二次少代会,团市委副书记王骏涛当选少工委主任。2002年,召开市第三
次少代会,团市委副书记徐张艳当选少工委主任。
少先队组织建设 1989年,针对中小学少先队组织松瘫情况,着重抓中小学少先队基础建设,建立健
全少先队组织。是年底,全市有少先队员7.53万人。1989—994年,定海区有6名辅导员、少儿工作者被授
1
予“少先队工作国家级先进”称号,有6所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部先后被国家少工委授予“红旗大队”称号。至
1994年底,全市国家级红旗大队增至14个,有17名少先队员受到团中央、国家教委、国家少工委等部门表彰。
2004年,舟山小学少先队大队组织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1995年成立市少先队辅导员协会,开展少先队辅导
员的培训和交流,至2005年底,先后有500余名辅导员参加了全国、省级各种形式的培训。2000年,市少工委
在市区开展社区队建的试点。是年,定海小学配合昌东社区,成立全市第一个社区少先队大队组织。2002年,
在岱山县施行“团(共青团)队(少先队)一体化”工作试点,将少先队的离队期推迟到初三毕业,促进团
队协调健康发展。2005年,开展社区少工委运行试点。定海区少工委在金寿社区和留方社区建立社区少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