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4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424
第六章 民俗 方言
第 一 节 民 俗
舟 山 民 俗 演 变
舟山风俗,同海岛历史、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其外界影响密切相关。
舟山群岛有5000多年开发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许多带有原始印纹的陶片和用
于纺织、耕作的纺轮、耕田器,以及用于渔猎的石䃚等出土文物,都反映了当时岛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习尚。
南宋宝庆年间《昌国县志》叙“风俗”一节,仅记“海岛之地,俗多醇厚,鱼盐虽富,而亦轻财。岩谷
之民,有老死不识城郭者。自熙宁创邑至绍熙癸丑,百有二十载,而应傃登进士第,诗书文物浸盛矣”57
字。元大德年间《昌国州图志》,仅记“壤地偏小,又皆斥卤,谷粟丝枲之产虽微,渔盐舟楫之便甚溥,无恒
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风声气习有于越之俗焉”46字。明天启年间《舟山志》,对“风情目”记述亦甚简
要,唯对“卜占潮汐”一节记得较为详细,而且把了解和掌握潮汐涨落作为军事要塞之重要内容来记述,具
有独特意义。清光绪年间《定海厅志》,单列“风俗门”,记载较前志详细,除记有四时节庆、婚丧礼仪、衣
食住行等习俗以外,首记“四民之外,还有堕民”,并记有“入夏常凉,虽当三伏,却无烁金焦石之暑;入
冬常温,故飞雪不积,薄冰旋解”,“濒海多飓风……风未至,鸡犬为之不鸣”等气象、物候内容。民国12年
(923)编的《定海县志》,对民风民俗之记叙颇详。全志6册16卷,“方俗志”单列1册,其文字竟占全志六分
1
之一。“方俗志”包括“方言”“风俗”两部分,单“风俗”又列《乡风汇记》《人事汇记》《职业汇记》《岁时
汇记》4章。其中有许多民俗事象一直延续至今。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舟山风俗》,比较完整地记述了海岛
渔乡特色风俗。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舟山民俗大观》,比较系统地记叙了舟山民风民俗,全书设有“岁时节
令”“衣食住行”“婚育寿丧”“生产经贸”“交际礼仪”“民间信仰”“娱乐游艺”7个类目,地方特色鲜明,海
洋气息浓郁。
舟山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大迁徙,对海岛民俗有重大影响。明洪武二十年(1387),汤和向朱元璋奏称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