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203
·168·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为“夷洲”;三国时期沈莹的《临
海水土志》和《三国志·吴志》称
台湾为“夷洲”;隋唐时期《隋书·流
求传》称台湾为“流求”;元代时
期《元史》称台湾为“镏求”;明
代时期《皇明祖训》称台湾为“小
琉球”;直到明代万历年间(1573-
1619),才正式称为“台湾”。从
现存史料溯源, 世界上最早记载台
湾历史的著作,则是为三国东吴时
期的丹阳太守沈莹(? -280)的《临
a
海水土志》 。
据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
权传》记载:孙权(182-252)为追 孙权画像
求“普天一统”,于黄龙二年(230)春,“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
万人浮海求夷洲”,到达台湾。“军行经岁”,“得夷洲数千人还”。自
汉以来,实行“郡尉分治”制。即郡治与尉治异地分治。西汉时会稽郡治
在今苏州,东部都尉治句章(宁波市江北区乍浦乡城山渡)。东汉会稽郡
治今绍兴,东部都尉治句章或章安。三国东吴的东部都尉治章安。吴太平
二年(257),即“以会稽东部(都尉)为临海郡”。从汉武帝建元三年(前
138)派严助持节,去会稽发兵“浮海救东瓯”;后又遣韩说“浮海伐东越”
来看,都是在会稽东部都尉调集水师,然后实施军事行动。
三国东吴时期的章安作为吴会稽东部都尉治所和东南沿海的军港要
塞,肩负上至杭州湾、下至福州湾(时福建未设郡)的防务重任,且管辖
浙闽两大船场,即“横屿船屯(今温州平阳)”与“温庥船屯(今福建省
福州市连江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因而吴黄龙元年(230),孙权
遣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首航台湾,从建业(南京)始发,至章安军港
a 约作于 231 年至 280 年间,原书已佚,今为张崇根辑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正文.indd 168 2017/10/31 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