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天台山佛教史》
P. 66

谛观入华后,即至天台山羲寂所居的定慧禅院受学,他所奉的天台宗教
                           藏亦“悉付于师教门”。他在螺溪受学 10 年,随师弘扬佛法,使这里成了天

                           台宗中兴的基地。
                               谛观在螺溪受学期间,曾制《天台四教仪》1 部,共 2 卷,其“上卷明

                           一家判教之义,下卷明南北诸师宗途异计”。《四教仪》文末称:“谨案台教广
                           本,抄录五时八教,略知如此。若要委明之者,请看《法华玄义》十卷,委

                           判十方三世诸佛说法仪式,犹如明镜,及《净名玄义》中四卷,全判教相。
                           自从此下,略明诸家判教仪式耳。”(《大正藏》卷 46,第 780 页)可见《四

                           教仪》是据《法华玄义》、《净名玄义》以及诸家判教仪式归纳、综合而成的。
                           谛观居螺溪 10 年,后圆寂于天台山。寂后多年,“后人见故箧放光,开视之,

                           唯此书而己。由是盛传诸方。”(《佛祖统纪·谛观传》)
                               佛学界普遍认为:天台宗的五时八教之说,其端倪虽出于《涅盘经》和

                           智者的《摩诃止观》、《四教义》。但真正提出五明八教之说的是章安的《天台
                           八教大意》(一说是湛然的弟子明旷所作)。不过此书对于五时,还只是附带

                           提及。真正将五时八教分得十分清楚和确切的,则要推谛观的《天台四教仪》。
                                《天台四教仪》在写作的方法上,具有 3 个特点:一是开门见山,简明

                           扼要。如书的开头就说:“天台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
                           不尽。言五时者:一、华严时,二、鹿苑时,三、方等时,四、般若时,五、

                           法华涅盘时,是为五时,亦名五味。言八教者:顿、渐、秘密、不定、藏、
                           通、别、圆,是名八教。顿等四教是化仪,如世药方;藏等四教名化法,如

                           辨药味。”五时是从竖的方面说,分为 5 个时期;八教是从横的方面说,分成
                           8 种教义。两者相互为用。开宗明义,使读者一目了然。二是详略得当。如

                           谈到“十乘观法”时,因藏、通、别、圆四教,都有十乘观法,名同义异,
                           为了节省篇幅,书中只举圆教的十乘观法来说,因为这是观法的最高境界。

                           这就显得详略得当。三是解决具体问题。例如文中谈到《永嘉集》中钱弘俶
                           不懂的四句话:“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谛观认为,

                           这四句话虽很难懂,但很重要,为了解决问题,谈得比较具体。他说这是圆
                           教的二信至七信位。到达了这一位,则“断思惑尽,与藏、通二佛,别教七

                           住齐,三界苦集,断尽无余”。什么叫“四住”呢?他 说:“四住者,只是见
                           思,谓见为一,名见一切处住跑。思惑分三:一、欲爱住地,欲界九品思;

                           二、色爱住地,色界四地各九品思;三、无色爱住地,无色界四地各九品思。”
                           此之四住是三藏佛与六根清净人同断,故称“同除四住”。什么叫“若伏无明,

                           三藏则劣”呢?他说:无明是指界外障中道的别惑,而“三藏教止论界内通
                           惑,无明名字尚不能知,况怎么伏断?故言三藏则劣”。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