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天台山佛教史》
P. 65

岂龙树之道将兴此地耶?”因纳其地。愿齐遂四出筹资,为建法堂、厨屋等
                           等。建成后,羲寂爱其地清幽,与弟子 20 人俱往居。不久,德韶国师将此事

                           告知钱俶之子汉南王,汉南王又赐财扩建院宇。
                                传教院的大规模增建,则靠忠懿王钱俶。据《佛祖统纪·净光法师旁出

                           世家》记载:忠懿王钱俶天性诚厚,夙知敬佛。仰慕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
                           金铜精钢冶铸甚工,中藏宝箧印心咒经亦及八万四千数,分赐辖境内以镇塔。

                           他师事高僧如天台韶国、永明延寿大师等。 一次,吴越王钱弘俶因览玄觉禅
                           师《永嘉集》,书中有“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即劣”之句,

                           便问国师德韶。德韶说:“此是教义,可问天台寂师。”钱弘俶即召羲寂至临
                           安解答。羲寂在解答教义后,还指出它的出处说:“此出智者《妙玄》。自唐

                           末丧乱,教籍散毁,故此诸文,多在海外。”(《大正藏》卷 49,第 191 页)
                           于是,钱弘俶便派 10 位使者往高丽和日本求取教典;同时为羲寂在天台山螺

                           溪建定慧院。太平兴国八年(983),钱俶又恭请羲寂传菩萨戒,敕封净光大
                           师。后来又造《金字法华经》20 部,分赐名山。其中一部赐藏天台山国淸寺,

                           一部赐藏螺溪传教院。宋太宗雍熙三年(),羲寂的弟子知亷法师任传教院监
                           院,请钱俶之弟彭城公钱俨撰文,立传教院碑以纪其事。

                               雍熙四年(987)十一月四日,羲寂安祥示寂于定慧院。春秋 69,法腊
                           50。世称净光尊者。为天台宗第十五祖。传法弟子 100 余人,外国 10 人,义

                           通为其高足。
                               义通(927-988),俗姓尹,字惟远。高丽国人。幼年投礼龟山院宗为大

                           师出家,受具足戒,学《华严经》、《大乘起信论》等。后晋天福年间(936-943),
                           游学中国。至天台谒羲寂,闻“一心三观”之旨,乃叹道:“圆顿之学,毕兹

                           辙矣!”(《佛祖统纪·义通传》)遂留受业。学成后,回高丽时,途经四明(今
                           浙江宁波),被郡守钱惟治再三挽回,因止其行。漕运使顾承徽舍宅为传教院,

                           供义通说法。宋太平兴国七年(982),赐寺额为“宝云”。
                               义通敷扬天台宗凡 20 年,升堂入室者不可胜数。常呼施主为乡人。人问

                           其故,他说:“吾以净土为故乡,诸人谐当往生,皆吾乡之人也。”(同上)
                               端拱元年(988)十月二十一日,安祥示寂。寿 62。世称宝云尊者。为

                           天台宗第十六祖。著述有《观经疏记》、《光明玄赞释》等,今佚。
                               羲寂的另一位弟子谛观,也是很有学问的高僧。谛观是五代末入华的高

                           丽国僧人。当时吴越王钱弘俶遣使分别到高丽、日本求取天台教典。其中,
                           前往高丽的使者带去钱弘俶给高丽王的亲笔信以及 50 种宝物。高丽王因遣谛

                           观入华奉献,并嘱咐谛观:到中国后,求师问难,若不能解答,则夺教文归
                           国。可见谛观是以“国使”的身份,肩负着奉送教籍和请益求法的双重任务。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