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天台山佛教史》
P. 63

华玄义》卷 6 中,智者还对方便土和常寂光土等分别作了解释,说:“若分别
                           而言,谓方便土在三界外,若即事而真,不必在远。”(《大正藏》卷 33,第

                           760 页)意思是说,修小乘方便道的人,若能深心信解,即事真,则见佛常

                           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声闻众僧,围绕说法,并不在远。至于常寂光土,
                           则是最为美妙的净土:“娑婆琉璃为地,坦然平正,诸台楼观,众宝所成,纯

                           诸菩萨,咸处其中。”(《大正藏》卷 33,第 761 页)

                               智者大师是这样说也这样做的。他在修止观的同时,勤修净土。据明传
                           灯大师《天台山方外志·高僧考》记载:“隋智者大师将示寂,令唱无量寿佛

                           及观音经百题,合掌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

                           车相现,一念改悔,尚得往生,况戒慧熏修,行道力故,实不唐捐。’又曰:
                           ‘吾诸师友侍从观音,皆来迎我。’言讫跏趺,唱三宝名,如入三昧。”这表

                           明,他最终也是归于理想的净土境界。

                               二、章安灌顶及其同门弟子与净土

                               章安大师认为,净土法门作为佛陇的一代言教,此心作佛,此心是佛,

                           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
                           归此法界。不必断除惑业,就可以得补佛位;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他着有

                           《观心论疏》5 卷,以四种三昧和念佛法门,弘扬净土深仰。认为修四种三
                           昧和念佛法门密不可分,凡是在三界之中的人,虽然有修身养性,能降伏各

                           种烦恼和惑业的人,但他们的情执种子还在,因此,福报一旦享尽,降生下

                           界,遇境逢缘,又会起惑造业;因为造业又会招来苦报,轮回六道,没有出
                           离的日子。故《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如果不是业障尽了,凡情全空,断除一切贪瞋痴等烦恼,证悟了宇宙人生的
                           真理,就没有出离此三界的希望。要想出离三界,就只有修净土法门。只要

                           具有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可以依靠佛的慈力,往生西方。一旦往生西方,

                           就进入了佛的境界,与佛菩萨同等受用。
                               据《净土往生传》记载:章安大师一生弘扬天台三观,同时勤修净土法

                           门。临终时,“示小疾,而室有异香。诫弟子毕,忽起合掌,念阿弥陀佛及二

                           大士名,奄然而化。”
                               章安的同门和弟子中学天台宗兼修净土的,尚有等观禅师、善伏禅师和

                           法智禅师等。

                               据《佛祖统纪》记载:佛陇等观禅师是章安同门,受一心三观于智者。
                           居天台,常诵《法华》。贞观九年(635)冬,余杭法忍寺请其讲演,他为亭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