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天台山佛教史》
P. 61

第三节         净土宗





                               一、智者大师与净土的渊源
                                智者大师除了创立天台宗外,而且坚信净土。其著作中,关于行归净土

                           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净土十疑论》。宋朝无为子杨杰在《净土十疑论》序文中
                           说:“晋慧远法师与当时高士刘遗民等,结白莲社于庐山,盖致精诚于此尔。

                           其后七百年,僧俗修持,获感应者非一。咸见于净土传记,岂诬也哉!然赞

                           辅弥陀教观者,其书山积,唯天台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最为首冠。援引
                           圣言,开决群惑。万年暗室,日至而顿有余光。千里水程,舟具而不劳自力。

                           非法藏后身,不能至于是也。杰顷于都下,尝获斯文。读示所知,无不生信。

                           自遭酷罚,感悟益深。深广其传,因为序引。”从序文当中不难看出,杨杰是
                           相当推崇智者大师所作的《净土十疑论》。认为自慧远创莲宗后七百年来,弘

                           扬净土教法最得力的,首推智者的《净土十疑论》。并认为智者如果不是弥陀

                           示现,不能做出如此伟大的著作,故以“法藏后身”极赞智者。从历史事实
                           来讲,杨杰的话并没有过誉。自智者大师作《净土十疑论》后,历代的祖师

                           都极推崇这一著述。为什么《净土十疑论》在弘扬极乐净土法门上,会有如
                           此重大的影响,这当然离不开《净土十疑论》本身所阐发的内容。

                                世俗上的一般人,往往会认为,普通凡夫恶业厚重,烦恼一毫没断。而

                           极乐世界已经超过三界,具缚的凡夫如何能够到达?关于这一问题,智者大
                           师认为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不可以和普通教理混谈。他说:“易行道者,谓信

                           佛语,教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疑也。如人
                           水路行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譬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

                           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转轮王力也。”正因凡夫往生极乐世界,是仗阿弥陀

                           佛的愿力摄持,所以才被祖师称为易行道。而普通凡夫不积极求生,简直是
                           非愚即狂。

                                《净土十疑论》开宗明义的“第一疑”中说得非常明白:“问曰:‘诸佛

                           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
                           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

                           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
                           于恶世中,救苦众生。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生。救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