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天台山佛教史》
P. 71

钦其道,遂赐名为白莲。
                                也就是说,能仁寺是由遵式长期经营的道场。大中祥符四年,遵式受命

                           住持上天竺时,从知礼座下找来了本如作为能仁寺的继任人。而白莲寺则是
                           本如到能仁后,与章得象等社会名流结白莲社的旧址,经过六七年后,发展

                           而成的一座巨刹。能仁寺让出了三分之一的山林,供其樵采,后经宋仁宗赐
                           名,才正式定名为白莲寺。可见,本如在东掖山的 30 年中,至少最初六七年

                           是住在能仁寺的。后来由于仁宗和当地士宦的大力资助,建成了白莲寺,规
                           模远远超过能仁寺。因此,本如也就搬到了白莲寺定居。

                                传说建寺之初,本如在白莲的西南看到一只白虎正在酣睡。他便用锡杖
                           叩击它的颈,说:“此非汝睡处!”白虎醒过来,看看他,抖了抖身上的白毛,

                           很听话地俯首而去。后来,本如便在白虎卧过的地方,建虎溪亭,居其中修
                           持。又传说,当时有五通神居于此,本如每禅坐,便感到连床一起,在空中

                           飘扬。他却禅坐如不觉,毫不惊异。一天,五通神求他说:“师既踞吾居,乞
                           于此向山岗建祠塑像。已备泥在山矣!”本如到山岗去看,果然有一大堆新泥,

                           便命人用这些泥塑了一尊五通神像(以上均见《佛祖统纪·本如传》。
                                白莲寺自咸丰年间被焚毁后,一直没有重建。寺宇早已改为居居,如今

                           住有五六户人家,成了一个小小的自然村。据说,当时白莲寺的规模很大,
                           坐北南南,殿宇依山而建,前低后高,共有 3 条轴线,中间一条轴线为天王

                           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左右两条轴线各为厢房,左厢房为方丈室、
                           僧寮;右侧房为念佛堂和供居士住的客房等。全寺共有屋百余间。天王殿前

                           不远处是一口长约 10 米,宽约 20 丈的莲花池,如今已改为稻田。这块水田,
                           一年四季、冷水不绝,夏天有时田水里还会偶然长出几朵莲花来。

                                白莲寺遗址上尚存当年僧众用过的石磨等。大雄宝殿的遗址中还发掘出
                           石门槛,长约丈余,宽约 1 尺,高约 3 尺,足见殿宇的高大和庄严。据史传

                           记载,本如在白莲寺建成后,曾邀遵式、慧才等天台宗大德来此参加规模盛
                           大的念佛活动,因而使白莲寺与庐山的东林寺后先相应,在中国佛教史上具

                           有重要的地位。它也为天台宗在修学上的“台净结合”指明了方向。正如北
                           宋诗人石象之诗中所说:“结社当年号白莲,师心应欲继前贤。有时中夜初回

                           定,清磬一声秋月圆。”(《嘉定赤城志》卷 27)
                                皇佑三年(1051)五月十八日,本如微疾,即升堂说法,与众诀别。据

                           说,“其夕,法堂、藏阁、方丈栋梁皆折,钟鼓击之无声。江上渔人见云端有
                           僧,西向而去”(《本如传》)。第二天凌晨,本如“右胁安详而逝”。世寿 70,

                           僧腊 53。当时天气炎热,但室内却异香扑鼻。
                                《本如传》中还记录了本如圆寂后“慈颜俨然,须发长垂,衣被不坏,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