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74
第二节 张伯端与道教南宗
朱
封
鳌 一、道教南宗概说
天
台
集 南宗,道教内丹学的重要派别。 创始于北宋张伯端,流传于南方广大地
·
第
四 区。 该派以“先命后性”的修炼方式著称,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
册
又称紫阳派、道教天台宗。
张伯端传法于石泰。 后依次传于薛道光、陈楠、白玉蟾。 五人被誉为“南
宗五祖”。 俞琰《席上腐谈》认为南宗始于张伯端,形成于白氏。 ① 因为白氏一
系所传丹法乃是《悟真篇》 中清修思想的发挥。 此一宗脉下传夏宗禹、俞琰
等,史称南宗“清修派”。
与此同时,南宗还有发挥《悟真篇》阴阳思想的“阴阳派”。 阴阳派始于张
伯端之徒刘永年 。 刘传翁葆光,翁传若一子,再传陆墅、戴起宗、陈致虚,以至
②
于明清时期的陆潜虚、彭好古、甄淑、陶素耜、仇兆鳌等。 其实石泰、薛道光亦
习阴阳派丹法。 南宗修丹讲求“先命后性”,张伯端《悟真篇》:“虚心实腹义俱
深,只为虚心要识心。 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收取满堂金。”明彭好古注解说:
“虚心为性功上事,实腹为命功上事,二者俱有深义。 然人心浮动,如何得虚?
不若炼铅服气,先实其腹,使金精之气充溢于身,然后行抱一之功以虚其心,则
③
性命双修,形神俱妙,而大修之事毕矣。” 此一述一注,指明南宗修丹的底蕴。
仇兆鳌《悟真篇集注例言》也说:“《悟真篇》中,言命处多,言性处少。”又说,凡
解注《悟真篇》者“大都详于命而略于性”。
南北二宗虽然皆主张双修性命,但在具体修炼过程中处理性命关系时,南
宗明显地侧重于炼形炼气。 如石泰说:“真精与元气,此是大丹基。” 南宗按
④
其修炼阶次实际分为四层: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其中始终不
离火候、药物之妙用,对火候法度、温养指归的阐述比北宗都细密一些。 同北
① 近代学者也认为:“从张伯端至陈楠,仅为师徒间私相传授,并未形成宗派;自白玉蟾始,才建立庵
观,组成教团,行符设醮,传丹法和雷法,正式形成一个道派。”(卿希泰、唐大潮著《道教史》 第四章“南宋金
代道教”,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年 1 月。)
② 《三乘秘要》称张伯端有两个嫡传弟子,一是石泰,二是刘永年。
③ 仇兆鳌:《悟真篇集注》。
④ 石泰:《还源篇》。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