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166

·166·      卷七    建 置 志

             如大烛龙继日而照。四方之有知识者,无论殊相人等,咸翘勤皈仰,乐为佛事。而一时所
             藉为觉路金绳者,首推汪生洲先生至德可师,渊识难量,剖析名理,清通简畅,往往令闻
             者神思开发,仍复悯念。大众尽欲其以净信力,种自在福田,非借力象教不可。适值其司
             空南都署大宗伯篆致藏经五千六百三十卷,比邱了义构正殿经阁,藏之以禅院,称示有别

             也。嗟乎,正法凌夷,古宿道场半烬于凄烟蔓草中。后之学者,即欲一探全秘而不可得,
             则此一大因缘,当为恒河沙数诸佛之所护念,当为百千万亿天龙之所围绕。见者闻者,欢
             喜赞叹,如是奇特,如是甚深希有之法,即放光如来金口宣妙音,亦宁有加于此哉!虽然
             遍河山皆佛大身也,尽比邱皆佛委形也,悉三千大千世界有情无情皆佛灵性也。谓之咸有
             所待可,谓之一无所待亦可。
                  宝纶庵 在县南门外,即旧三官堂。顺治九年,防守杨进元建。康熙十三
             年毁,僧思修募建。后圮。道光二十三年,刘应焯倡捐重建。今废。
                  佛学进修社 在灵山寺旧址。民国二十五年,居士王肖岩倡捐建造。
                  印光法师《开化佛学进修社缘起记》                        大觉世尊,愍诸众生。迷本妙法,轮回
             生死。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众生机,说种种法。虽大小权实不同,偏圆顿渐各异,要

             皆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究竟成佛而己。然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
             佛本怀,又为末世众生,业障厚,智慧浅,遂令寿命短促,知识稀少,匪仗佛力,决难了
             脱。于是特开一总摄初中后法,普被上中下根之净土法门,俾彼己证法身者速成佛道,未
             断烦惑者亦出轮回。其为利益,超出一代时教之上。以一则专仗自力,一则兼仗佛力。譬
             如跛夫,尽日只行数里,若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洲。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
             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
             总持法门故也。溯自大教东来,远公首开莲社。当时高僧巨儒之预会者,凡百二十三人。
             自兹厥后,代有高人。续焰传灯,遍布中外。如来大法,有律、教、宗、密、净五种。唯
             净土一法,最易修持,最易成就,为律、教、宗、密之归宿。故古今律、教、宗、密之知
             识皆务密修,尤多极力显化者。此法真俗圆融,机理双契,不但为学道者,立出轮回之法,
             实为治国者坐致太平之基。故往圣前贤,通人智士,咸皆修持,若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
             东焉。
                  迩来人心不古,弃本逐末。欧风东渐,竞尚唯新,废经废伦,废孝免耻,以驯致于大
             力提倡杀父杀母,共妻共产矣矣。有心世道人心者,见此现象,恐人道或几乎息,群起而

             设法挽救之。于是各处咸立净业社居士林,提倡佛学,明三世之因果,示六道之轮回,令
             一切人守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八事。
             则必能惩忿窒欲,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为世间贤人善人;发菩提心,自行
             化他,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迨至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而为出世间上善人。此各处
             立净业社之大意也。开化虽在山陬,实为佛化盛兴之地。以梁傅大士弘禅教于义乌,唐少
             康法师弘净土于严州,地既密迩,故致咸沐佛化也。王慧严居士闻净土法门,最契时机。
             去年,与邑中诸同志建立佛学进修社,提倡念佛,求生净土;兴敦伦尽分,返淳还朴,明
             因识果,改恶修善之道。以期挽救人心,辅翼国政。深恐未谙佛理者,莫明其益之广大深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