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117
·82·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由于“安史之乱”和“会昌法难”,
天台宗典籍散失殆尽,仅存一些零编
断简,残缺不全,而高丽国的天台宗
典籍却保存得比较完整。四明僧人子
麟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往高丽、百
济求取天台典籍,受到高丽国王的热
情接待,并遣使李仁日送子麟还吴越
(《佛祖统纪》卷 22)。嗣后,吴越
王钱俶(曾任台州刺史)在天台宗第
十五祖羲寂的要求下,于宋建隆元年
(960)遣使致书以 50 种珍宝向高丽
求取天台宗典籍。翌年(961),高丽
光宗王朝遣高僧谛观奉教典来到天台 小白山救仁寺所藏大觉国师义天画像
山。谛观早闻羲寂学识渊博,善解难题,遂往参谒,亲闻羲寂讲授教观法
门,心悦诚服,就拜其为师。此后,谛观居天台螺溪 10 年,坐化于传教寺。
他精心撰著的《天台四教仪》一卷成为天台宗的经典之作。
与谛观同时的天台宗第十六祖宝云大师义通,也是高丽人。义通
(907-988),字惟远,出身高丽王族,俗姓尹。五代晋天福年间(936-943)
游学中国,初到天台居德韶门下,后至天台山螺溪从羲寂受学。因其精通
天台教义,颇受羲寂的器重。《佛祖统纪》卷 8 说羲寂有“传法弟子百余
人”,“义通实为高弟”。可见义通是羲寂的上首弟子。
义通学成之后,辞师欲由四明(宁波)泛舟归国,为郡守钱惟治(吴
越王钱俶之子)所劝留。从此,义通在浙东弘扬天台教观近 20 年,天台
宗第十七祖知礼和高僧遵式都出于他的门下。太平兴国七年(982),宋
太宗赐所居传教院为“宝云寺”,义通被称为“宝云大师”。端拱元年(988)
十月二十一日,义通圆寂于四明宝云寺,葬于宁波阿育王寺之西北隅。后来,
天台宗僧人宗晓,收集义通有关文献资料共 20 多篇,编成《宝云振祖集》
一卷,集于《四明教行录》第七卷内。异国僧人,游学中国,居然成为中
国佛教一大宗派的一代宗师,这在中国佛教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正文.indd 82 2017/10/31 1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