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121
·86·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进士第三,29 岁中文科乙科第一,曾任校书馆博士,34 岁任弘文馆副校理、
龙骧卫司果、副司直,官及五品。后来,复任弘文馆校理,升任副应教兼
艺文应教等职。1498 年,即朝鲜燕山君四年,因他屡谏国王之失,痛诋
公卿大臣之过,被流配到咸镜道端川,于 1504 年卒于诏狱。1506 年,被
追赠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以博学壮节名一世”。著述有《锦南文集》,
其中收有《漂海录》。
《漂海录》,是崔溥用汉文以日记体记述这次漂海返国经历见闻的著
作,是呈给国王的“内部报告”。因他写的是亲身历见的难得的第一手材
料,内容涉及明朝弘治初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以及市井风
情,文字洗练生动,所以深受朝廷的重视,但流布未广。崔溥死后 70 年,
他的外甥柳希春(时任校书提调)以校正本予以刊行,这才得以传世。因
该书价值高,读者众,先后印行 5 版之多。1769 年,日本的清田君锦便
把它译成日文,改名《唐土行程记》。1965 年,美国的约翰·迈斯凯尔
将它译成英文,名为《锦南漂海录译注》。1979 年,崔溥旁裔崔基泓将
它译成本国文在汉城出版。1988 年,平壤刊行朝、汉文对照的删节本《漂
海录》。然而,这部“摹写中原之巨笔”在我国却鲜为人知。我们现在看
到的《朝鲜汉文籍〈漂海录〉——中国行记》,是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
心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葛振家教授点注,于 1992 年首次在
中国刊行。它继日本僧人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和意大利的《马可·波
罗游记》之后,又一部外国人记述我国情况的重要古籍。
1994 年 7 月,中国韩国学专家葛振家教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二届
韩国学环太平洋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漂海录〉学术价值再探》一文中指出:
“历史上外国的中国纪行,都是外国有识之士写给本国人的,以便他们认
识中国文明,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人从他们的
视点可以看到许多习而不察的东西。他们述及许多不被史载的中国社会真
实情况,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漂海录》)
齐周华(1698-1766),字巨山,天台人。自幼聪颖绝伦,博览群书。
他在《广舆记》里获悉高丽人虽知书识礼,且与中国同文,但存在着“男
女共聚,相悦即婚”的“原始风情”。《广舆记》里关于朝鲜风俗民情的
正文.indd 86 2017/10/31 1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