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152
第四章 天台山与东南亚文化交流·117·
游杭州、宁波、普陀诸大刹,坚伊信心。倘伊来宁时,乞为招待,
指导一切,则感同身受矣。余待后述,此请法安不一。谛老法师
处乞呼名问讯,常住诸公班首职事大法师均此,恕不另启。弟道
阶和南八月二十五日。
两人情谊,可见一斑。道阶法师圆寂后,《弘法社刊》于 1934 年刊
登了道阶圆寂的消息以及《吉隆坡云峰山佛学同志研究所宣言》《郑雪耕
在仰光大学演说》等文章。谛闲大师法孙,曾任观宗讲寺执事的华智法师,
亦曾至仰光及槟榔屿弘法,其弘法经过情况,亦见《弘法社刊》第 32 期
上发表的《南洋华智法师来函》:
宝静大法师慈鉴:敬启者,久未晤候,殊以为罪。法侄承
仰光十方观音寺石侯长老之请,乃于去冬南渡,在仰光宣讲《观
音普门品》,已告圆满。大金塔在观音寺之后,故拜踏很是便利,
对于此间风景,金塘之庄严,可称世界第一。闻法师昔年亦曾南
涉重洋,朝礼圣迹,已知一切情况,恕不详为陈述。今仰光讲经
圆满,复应(马来西亚)槟域佛学院缁素之请,故又于三月十二
日离仰赴槟,于十五日安抵槟城,复承缁素开会欢迎,可称盛极
一时。自入院以来,诸事顺随,身心安适,尤希勿念,是盼。历
阅报端,知我公弘法甚忙,法缘很熟,殊为钦敬。唯法侄自愧佛
学既少研究,恐负人之期望为憾耳。尤祈时赐大章,指示一切,
又所感盼耳。观宗弘法研究社,及弘法社义务小学章程,请赐一
份。又《弘法社刊》,尚希按期寄来,藉赐参阅,以明国内佛教
情形。今寄奉槟城报三份,到请查收,指示教正。如蒙录登《弘
法社刊》,又所感德矣。唯天南地北,远隔重洋,驰念之心,无
时或忘。今唯有遥祝兴居日吉,福慧俱增,为无量颂,肃此恭祝
康乐。法侄华智和南四月十八日。 a
谛闲法师是天台宗第 43 世祖师,华智法师是其法孙,乃承天台宗第
a 《弘法社刊》第三十二期。
正文.indd 117 2017/10/31 1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