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153

·118·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45 世传人。其弘法缅甸、马来西亚,说明早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天台
                       宗就在缅甸、马来西亚生根开花。此后又有本道法师等在此弘法。
                           本道法师(1898-1987) 俗姓郑,出家后法号泽开,字本道,福建省

                       浦城县人。1927 年,在建宁宝莲寺,礼世宗和尚座下剃度出家。1935 年秋,
                       随着谛闲法孙华智法师南渡缅甸,住十方观音寺,发心礼拜大金塔。翌年,
                       复同华师到南洋槟城,驻锡槟城佛学院,在院中礼讲天台宗宗经《法华经》,

                       先后八载。1944 年夏,慈航法师初膺槟城洪福寺住持,延本道为监院。
                       1945 年,新加坡毗卢寺住持雪山法师,在金马仑创建三宝寺,延请演本
                       法师为住持,演本亦约请本道为监院,以为辅佐。相继在马来西亚槟榔屿、
                       吉隆坡,新加坡建立佛堂,收留麻风病人数千,经治疗后皈依佛教,被誉
                       为新加坡、马来西亚佛教界“慈悲王”。

                           1959 年,本道法师与槟城的诸山长老竺摩、龙辉、广余、如贤、真
                       果、清亮等,发起组织“马来亚联邦佛教总会”,当选董事。1961 年被
                       推为佛总副主席,他协助主席竺摩法师,推动筹建佛总会所的工作。1965

                       年,在槟城车水路买下四万余尺的土地,1970 年巍峨壮观的会所建筑完成。
                       1961 年,被选为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1965 年 11 月,台湾佛教界召开
                       “世界华僧大会”,本道法师被推为马来西亚佛教代表团团长及新加坡佛
                       教代表团名誉团长,率领团员回台湾出席大会,并参加孙中山先生百年诞
                       辰庆典。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佛教界竭力弘扬天台宗的是天台宗第 44 代传人
                       竺摩法师。竺摩法师(1913-2002), 俗名陈德安 , 与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
                       师俗家同姓同名的。温州乐清市虹桥镇河深桥村人。1924 年剃度,法名

                       默诚,字守志。1927 年至宁波观宗讲寺,为根慧法师侍者。1928 年,依
                       天台宗第 43 祖谛闲法师受具足戒,旋入观宗讲寺弘法社受学,成为天台
                       名宿的入室弟子。竺摩法师从学于谛闲、静权、宝静法师等天台名家。潜
                       心研习 , 学业精进 , 在 30 多名同学中年龄最小 , 但学业最为优秀。他能够
                     “复讲小座”, 故众学僧皆以“小法师”称誉 , 一时在天台佛教界传为佳话。

                       l930 年夏由师叔芝峰法师推荐,竺摩法师来到厦门南普陀 , 进入闽南佛学
                       院深造 , 成为太虚大师的末座弟子。1933 年冬 , 闽南佛学院毕业 , 即随侍












          正文.indd   118                                                                     2017/10/31   15:01:02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