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154
第四章 天台山与东南亚文化交流·119·
太虚大师赴广东潮汕等地弘法 , 后出任《海潮音》杂志主编助理。不久 , 竺
摩法师转入武昌佛学院为研究员 , 兼任世界佛学苑编译员 , 相继于佛教刊
物上发表大量的佛教论文 , 在国内佛教界开始崭露头角。
1954 年 5 月 , 竺摩法师应邀飞抵马来西亚槟城 , 受聘为菩提学院导师 ,
兼授菩提中学佛学课程。从此 , 竺摩法师与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佛教文化
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竺摩法师初到马来西亚 , 面对这里的“处女地”,
竺摩法师从启蒙教育入手施教 , 悉心培植菩提幼苗。他自编共三册的佛学
教材 , 使用后效果很好 , 很快被中国港澳及东南亚各佛教中学采用 , 成为
各地佛教中学的必备教科书。竺摩法师还应邀担任新加坡多个佛教单位的
导师 , 利用假期前往弘法讲学 , 使一度冷落的新加坡佛教重新兴盛起来。
l957 年 12 月 , 他又应邀赴美国夏威夷担任中华佛教总会导师、檀华寺住
持和启华学校校长 , 为发展佛教文化事业作出努力。
1959 年竺摩法师回到槟城后 , 筹划创办了马来西亚佛教会 , 被公举为
首届主席。1970 年他又创办了马来西亚佛学院 , 并出任院长。他以弘法为
宗,于 1962 年率众创建了三慧讲堂 , 开展讲经弘法活动 , 使佛教由膜拜形
式转向学佛闻法。因竺摩法师名望极高 , 各地信众争相邀请弘法。他们先
后在丹绒马林、吉隆坡、马六甲、昔加末、怡保、吉打和新加坡,相继兴
建了佛宝寺、宝林法苑、妙音寺、观音堂、菩提心、佛法林和佛缘林等讲
堂寺院 , 为竺摩法师开辟了弘扬佛法的场所。除此之外 , 他频频应邀到各
地弘法 , 足迹遍及全马各州。他每到一地 , 都掀起了信众学佛的热潮 , 纷
纷成立佛教团体。
竺摩法师驻锡槟城近 50 年 , 不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弘法不辍 , 奔走
中国香港和澳门、泰国、印度尼西亚宣讲佛法 , 而且还远赴澳大利亚、美国、
加拿大等地 , 不辞劳苦地宣传佛教文化 , 把菩提种子广播世界各地。据统计 ,
皈依竺摩法师门下的在家信徒有 7 万多人,而经他剃度出家弟子共有 l35
人。这些弟子中 , 不乏政界高官、工商巨子、专家学者、艺术名人等。
竺摩法师对马来西亚佛教做出了突出贡献 , 被称为“大马北传佛教之
父”。1998 年 9 月 , 槟城元首向竺摩法师封赐 DMPN 高级拿督勋衔。这
是马来西亚佛教界首位出家人荣膺政府的最高封赐。
正文.indd 119 2017/10/31 1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