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0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170
第五章 台州古代的“一带一路”——海外贸易·135·
外贸易志《诸蕃志》。所记域外蕃国与地区多达 58 个,所记各国与地区
物产多达 47 种,成为 《宋史·外国传》的底本。
南宋以降,椒江南岸海门港(今改为台州港)崛起,彻底取代了章安
港的历史地位。对内成为海上漕运的出发港,对外成为对高丽、日本的贸
易口岸。明代,海门港为浙闽海上贸易的主要港埠。随着明中叶的倭乱和
清初的沿海迁界,古代台州海外贸易已趋凋零。海门港真正具备近代港埠
意义的是始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朝设浙海关台州分关于葭沚。
随后分关迁海门靖波门吊桥外,俗称“台大关”。光绪二十二年(1896),
台大关改为杭州关税务司署台州办事处,揭开了清末民初“小上海”的序幕。
第四节 台州古代海外侨商社区
唐宋以降,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在全国建立了许多专供新罗以及外
商侨民居住的社区“新罗坊”和“通远坊”。台州也不例外,黄岩县城和
台州城(治临海县)分别建有“新罗坊”和“通远坊”。
黄岩新罗坊旧址柏树巷徐宅大院
《嘉定赤城志·卷二·坊市门》载:“新罗坊,在(黄岩)县东一里
旧《志》云‘五代时,以新罗国人居此,故名’。” 新罗(前 57-935)
为朝鲜半岛三国时期国家。公元 4 世纪由三韩的辰韩斯卢部所建,统治地
区先在朝鲜半岛东南部,后扩至整个大同江以南地区。都城为金城(今庆
正文.indd 135 2017/10/31 1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