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172

第五章  台州古代的“一带一路”——海外贸易·137·



                       名柏树巷     a 。
                           1994 年中韩建交后,韩国人士 5 次到柏树巷访问。其中 1999 年 5 月
                       6 日,韩国东国大学教授曹永禄博士,2004 年 12 月 27 日,韩国卞麟锡文

                       学博士,分别专程来黄岩柏树巷,采访“新罗坊”故地。
                           此外,唐代新罗僧悟空在天台山国清寺前兴建新罗院;天台始丰大溪
                       南建有新罗院,后院废,村名谐音为新龙园。

                           唐代不少城市都有“来远”“通远”坊名,陕西西安附近的高陵县、
                       东都洛阳城东北均建有通远坊。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
                       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所题咏的唐
                       玄宗时期著名音乐家李龟年,安史之乱前,就住在东都洛阳通远坊。
                           因市舶司或市舶务的主要职能除抽解(征税)、抽买(官价收购)、

                       颁发公据、公凭外,尚要接待与迎送蕃国海商;“晓之来远之意,以通异
                                              b
                       国之情,招徕海外之货” 。据此,台州临海税务街的“通远坊”,即为
                       海外商人聚居之处。

                           “通远”之名,其意为“通商货于远方”。《嘉定赤城志·卷二·坊
                       市》说“通远坊,在(台)州东南三百五十步,以税务在焉,故名”。“税
                       务”指台州属官,即“监在城商税务,文武各一,国(宋)初置”。(《嘉
                       定赤城志·卷十二·秩官门五·州属官》)台州税务官设“通远坊”,一
                       是“通远坊”紧邻南门灵江,海外商舶靠岸,征税方便;二是“通远坊”

                       为海外商人聚居之处,有利就近管理。“通远坊”中有台州龙兴寺,唐代
                       鉴真第四次东渡、日本天台宗高僧最澄、圆珍,宋代日本天台宗高僧奝然、
                       成寻至天台求法,与随从皆驻锡于此。



                                          第五节  台州唐代海外贸易



                           古代台州海外贸易史料,国内文献绝少记载,寥若晨星。最早记载台



                           a 《黄岩志·补遗篇·新罗坊》,中华书局,2002 年版。
                           b 《宁波港史·第三章·第三节  明州市舶司》,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年版。











          正文.indd   137                                                                     2017/10/31   15:01:03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