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245

·210·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此记就中日交通角度看,成寻自日本启程,途中测量了日本海和中国
                       海的深度,记述了途中所经的岛名、气象等;就中日文化交流而言,它记
                       述了成寻持赠宋朝当时已佚的各种经籍、日本僧人的佛学著作及日本较为

                       擅长的手工艺品,反映了平安后期日本文化发展的水平。就天台山文化而
                       言,它记载了宁、台、温三州北宋科举乡试和天台、临海两县界变更的历
                       史,保存了唐释元孚所撰的《天台山石桥铭并序》、天台山国清寺僧如日

                       《赠日本国师成寻》《相送歌》三首等今已散佚的诗铭,最早向日本介绍
                       了寒山子的事迹,详细描述了天台山国清寺三贤院(供奉寒山、拾得、丰
                       干)的建筑与台州刺史闾丘胤求贤国清寺的经过。并将国清寺僧禹珪所赠
                       《寒山子诗一贴》传入日本,开后代日本僧人携归《寒山诗集》之先河。
                       就中日茶文化而言,它最早向日本介绍了天台山石梁“罗汉供茶”的“分

                       茶”艺术。
                           天台山石梁方广诗相传为五百罗汉应化之地,明释传类《五台山方外
                       志》引《西域记》云:“佛言震旦天台山石梁方广圣寺,五百大罗汉居焉。”

                       方广寺僧每日以茶供养罗汉,于是产生了“罗汉供茶”的“灵异”事迹。
                       最早详细记载此事的是宋代水利学家
                       罗适(1029-1101)的《石梁》诗:“茶
                       茶本余事,留迹示诸方。”宋诗人杨
                       蟠(1017-1106)《方广寺》诗“金

                       毫五百几龙尊,隐隐香飘圣迹存”,
                       进一步明确了石梁方广寺“罗汉供茶”
                       习俗的存在。宋名臣贺允中(1080-

                       1169)南渡后寓居台州,其《石梁》
                       诗“聊试茶花便归去,杖头挑得晚风
                       凉”,亦指此事。
                           北宋治平三年(1066)台州知州
                       葛宏闻此,率众来到天台山石梁罗汉

                       阁煎茶应供,俄顷见罗汉阁上“四周
                       昼阴深邃处”,亦“有茶花数百瓯,                        日本天台宗大云寺主成寻画像












          正文.indd   210                                                                     2017/10/31   15:01:07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