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8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248

第三章  两宋时期·213·



                       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若同时点四瓯,可幻成一首绝句。至于变幻一些花
                       草虫之类,唾手可得。福全曾自咏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尽功夫学不
                       成。却笑当时陆鸿渐(即陆羽),煎茶赢得好名声。”

                           宋代天台宗高僧处谦(1010-1075)亦是“分茶”高手(《佛祖统
                       纪》卷十三有传)。苏轼在熙宁五年(1072)出任通判杭州,是年十二月
                       二十七日,苏轼游西湖葛岭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的天台宗高僧处谦闻

                       讯,特地自南山赶去北山,为苏东坡点茶。苏轼有《送南屏谦师》诗,记
                       其事。诗云: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腋今安有?
                                       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苏轼在诗前引言中还说:“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应
                       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另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载,北宋史

                       学家刘攽(1023-1089)有诗赠谦师,句云:“泻汤夺得茶三昧,觅句还
                       窥诗一斑。”时宰王安石亦有《寄国清处谦诗》“三江风浪融天台,想见
                       当时赋咏才”,“我欲相期谈实相,东林何必谢刘雷”。可见处谦无论是
                       分茶,还是才名早已闻名遐迩。

                           “茶百戏”注茶能成“禽兽虫鱼茶草”之形,“分茶”能成诗歌绝句。
                       可见,石梁“罗汉供茶”出现的“八叶莲花”“大士应供”等,均是“茶
                       百戏”和“分茶”的艺术。成寻记载此事后,日僧荣西、重源、觉心、道
                       元等相继朝巡天台山石梁“罗汉供茶”胜迹,道元遂将“罗汉供茶”的“分

                       茶”艺术传入日本,至今犹存。
                           由上可见,成寻的《参天台五台山记》,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宋代台州
                       历史文化内涵,而且还是首载“天台茶道”的海外文献。在长达数千年中
                       日文化交流史中,许多日本高僧把“根”留在了中国,成寻就是其中一位。

                       他圆寂后,敕葬于天台山国清寺。(日本《本朝高僧传·成寻传》)今值
                       中日恢复邦交四十五周年之际,对此进行研究,更有着“以史为鉴,面向












          正文.indd   213                                                                     2017/10/31   15:01:07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