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5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255
·220·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于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完成了中
国最早的海外贸易志《诸蕃志》。使“海
外环水而国者以万数,南金象犀珠香玳
瑁,珍异之产,市于中国者,大略见于
此矣”。《诸蕃志》分上下两卷,上卷
志国,下卷志物。
《诸蕃志》上卷“志国”五十八(实
为五十七):东自日本、菲律宾,南止
印度尼西亚群岛,西达非洲和意大利西
西里岛,北至中亚与小亚细亚;还记载
了中国沿海至海外各国的里程及所需时
间。地域之广,前所未及。下卷“志物”
四十七:如脑子、乳香、没药、金颜香、 杨博文《诸蕃志校释》,中华书局本
笃耨香、沉香、麝香水、波罗蜜、没石子、
乌樠木(乌木)、苏木、猫儿眼、龙涎等各国珍异物产。另附记海南地理
与物产,该书有关海外诸国风情与物产,则多采访于外国“贾胡(商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叙述详核,为史家所据”,后为《宋史·外
国传》的主要底本。今本辑自《永乐大典》,近人冯承均有《诸蕃志校注》。
今通行本即杨博文的《诸蕃志校释》(中华书局本)。《诸蕃志》具有重
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一,《诸蕃志》是由外贸(市舶)官员亲撰的中国最早的海外贸易志。
中国古代市舶制度始于唐朝,市舶使行政级别要低于地方长官(刺史或郡
守),是专管外交外贸的外事官员。北宋元丰三年(1080),朝廷制定了《市
舶法》,规定“商人出海外蕃贩易者,令诣市舶司给官券(即官凭),违
者没入其宝货”。(《宋史·食货志下》)后市舶司实行 “海关外贸合一制”
与“郡守市舶分治制”,市舶制度日臻完善。南宋时有明州(宁波)、泉
州、广州三大港口,泉州是最大的港口,也是南宋重要的赋源之地。朝廷
常委派皇亲主管,赵汝适身为皇亲,于嘉定十七年(1224)九月,以散朝
大夫提举福建路市舶(市舶司设在泉州),翌年七月兼知泉州,同年十一
正文.indd 220 2017/10/31 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