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五:觉非斋文集
P. 163
· 158 · 开化古籍丛书 《觉非斋文集》卷之十一 · 159 ·
时中来京师,谒予翰林请曰:“某不敏,幼失所怙,素不服家庭之训。今欲俾 中天台王君言其宗之从父曰与信、与韫者,并敦孝友。父亡而母存,其于事亡
吾儿闻礼义之教,先生幸赐之言,归将揭诸读书之室,以为之劝是先生之教也。” 也。因其不可及而不忘焉,则音容笑语常存于謦欬之间,怵惕凄怆,每兴于霜
予闻韩昌黎遣其子孙读书城南,作诗送之,历陈为人自幼至长,孝不孝之得丧, 露之节。风木之恨,有老无穷焉。其于事存也,因其可及而尽力焉。则寒暄凊
有曰:“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公岂不知爱其子哉?直所爱异于人耳!况 温,晡旦定省,适脆甘轻暖于口体,乐下气怡声于心志。爱日之情,自不能已焉。
良田广宅、华衣旨食,时中素所有也。其贻厥之谋不以此而以彼,其志可知矣。 非孔子所谓“死事尽思,生事尽力”者欤?居之堂扁曰“思养”,其意盖以思
请名其堂曰“经畲”,可乎?时中曰善。遂记而归之。 父养母而名也。郎中君求予文发其义以记之。予谓:“思出于心,而养属诸事,
心为主,而事为役也。况天下之事,孰有大于事亲而可以不思乎?是故,葬祭
慈训堂记 不思,则不知其陷于悖礼;能养不思,则不知其流为不敬。事亡事存,吾心固
不可以一日而不思也。然则思又养之本欤?人子事亲,心不忘乎思,则身无不
四明王铨年未弱冠,丧其父。母某氏,有贤行,虽甚爱铨,教之必以其道。 修,而亲无不显矣。二子勉之。”《传》曰:“思事亲不可以不修身。”此之谓也。
铨佩服母训,所行无逾礼。今以文学为冬官,掾犹兢兢,然惟恐忘母之教,乃 因书以为记。
颜其堂曰“慈训”。间求予言,以发其义。人之有子,不患不能爱而患不能教,
不患不能教而患教之不以其道。世俗之人广菑畬之产、丰帑藏之积,以遗其子孙, 辋川图记
斯爱矣而无以教之,故财积而怨生,其爱为祸。以富贵利禄蠹其志,以文艺考
其成功,以偷巧辨谀夸其能,不可谓无教也。幸而有得,恒性凿矣。故其教为贼, 唐王右丞以诗画盖名一世,与李、杜、高、岑同时颉颃。其诗和粹典雅,
爱而能教,教而不失其道,斯可以为训矣。丈夫为人父尚多姑息,况妇人乎? 往往为诸公所推让。至于画,尤为入神。今其真迹,世虽罕见,而关中石本尚
世之贤母能以道,训其子至于成,岂不有足称哉!是故有断机徙舍、截发留客者, 犹盛传人间。可见其为世所贵重。尝有别业,界终南、蓝田之间,曰“辋川”。
以富贵为不祥而戒之少受利,识豪杰于侧微而俾之纳交者。又有见狱讼多平反 所谓欹湖、柳浪、茱萸岸、辛夷坞者,名胜非一。每与裴迪辈宴集觞咏以为乐,
则喜,听决事不明则怒不食者,数妇人之贤过丈夫子。爱其子而教,教之又得 间尝写其景物之胜为图,流传于世久矣。昔秦少游尝卧病数月,高符仲偶持是
其道,故能显名当时,令闻长世。今铨母之教铨,果无愧于古之所称贤母者欤! 图过之云:“阅此可愈疾。”少游展卷喜甚,恍若与摩诘同游是川而览其胜。经宿,
既无愧乎古之人,铨亦当以古人自待,期无负乎母之训,斯可矣。古之人所以 疾尽去。东坡亦谓:“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盖几于入妙通神矣。会稽
大过今之人者,无他焉,尚志而已矣。今人动则曰:“我为孩童,岂敢学古人哉?” 宋茂英家藏真迹一卷,长可数寻。其缣素古甚,类历数百年者。观其写景状物,
所以愈远而不及也。铨其勉乎哉,铨其勉乎哉! 极亭台竹树之胜,穷烟云水石之奇,绵密处毫发不爽,空阔处一目无尽意。意
态兼融,情景俱到。中间奥衍幽绝之静,层见叠出,若所谓欹湖、柳浪者,殆
思养堂记 不能历指而俱识也。谓必出于当时亲笔,固未敢知,然决非近世肤浅者所能到。
或云宋僧巨然善临王右丞画,往往逼真。今秘府多珍藏其笔信出于巨然,亦岂
人子之于亲,不忘其不可及,而尽力其可及。以其不可及也而遂忘之,非 易得哉?予不能画,颇知领会其趣,每一批玩不觉神爽飞越,若身历其地而目
孝也。于其可及也,而不尽力焉,非孝也。不能忘其不可及,而益尽力于其可 接其景,庶几与坡翁太虚所得者,异世而符矣。摩诘不幸罹天宝之乱,不能引
及,可不谓之孝乎?盖父母俱存,天伦之至乐,然一不幸而不得具庆,宁不惓 决清议,以是少之,后卒以赋《凝碧池》诗不忘本朝获宥。高情绝艺,旷视千
惓焉?于其不可及而勉勉焉,于其可及者乎是,盖天性不笃而厚者矣。秋官郎 古,又乌可轻议为哉?英宝之千金莫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