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0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五:觉非斋文集
P. 320
· 316 · 开化古籍丛书 《觉非斋文集》卷之廿六 · 317 ·
勉后进。”予既重吾请,又喜贵之能亢宗也。遂不辞。
更定忍卦图说
说
忍 心下刃上 、元、亨,初吝,终吉,悔亡。利君子贞,不利小丈夫。彖曰:忍,
刚发乎内,柔制乎外。小有所抑,大有所益也。象曰:心上有利刃。忍,君子
清浊动静图说 以含容成德。初一,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象曰:方刚之气,忍则灭也。形而
为斗,自求祸也。次二,小不忍则乱大谋。象曰:小不克忍成大乱也。次三,一
不二子慕老子之道,谒无为天师。无为天师授之图,题曰“清浊动静”。 朝之忿,亡其身以及其亲。象曰:一朝之忿至易忍也。亡身及亲,祸孰大也?
不二子持归。因扬子以求见觉非先生,觉非先生谓不二子曰:“子欲闻其说乎? 次四,必有忍其乃有济。象曰:能忍其性,事克济也。次五,出于胯下以成汉功,
吾告子矣。昆仑颛蒙,一气未融,朴如也,谓之象先。象先冥冥,无兆无形, 韩信以之。象曰:胯下之辱,小辱也;成汉之功,大功也。上六,张公艺九世同居,
清浊动静,不可得而名,逮其辟也。一白微启,煦煦者明,混混者澄,上浮而升, 书一“忍”字以对天子。象曰:同居之义,忍克致也。积而九世,有容德也。
下滞而凝。上浮而升,清而动者也,天也,阳也;下滞而凝,浊而静者也,地也, 客有授予《忍卦图》一卷,相传以为宋温国文正公所撰。予得而读之,其
阴也。彼老子所谓天清地浊、天动地静者也。此其本体也。若夫天有常度,时 体本《周易》彖、象、爻辞,皆引经说,参以汉唐故事。其理明而切,其言简而奥,
不可易,动而静者也。日月晦冥,风云䵝昧,清而浊者也。地气发生百物蕃息, 其旨婉而微,其为狠愎忿懥者之戒,深切而著明矣。庶几拟圣而作,百世以俟
静而动者也。水木清华,河海静默,浊而清者也。动静互根,清浊一本,故又 而不惑者欤!初一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次二曰小不忍则乱大谋;次三曰一朝之
曰:‘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不二子曰:“先生之言天地之清浊动静,既 忿,亡其身以及其亲;次四曰韩信以之出于胯下以成汉功;次五曰张公艺九世
闻命矣。敢问人?”觉非先生曰:“周子曰:‘无机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同居,书一“忍”字以对天子;上六曰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公之意,盖以初
者人也。’是故,知理也者性也,宰吾气者也,气也者形也,室吾性者也。是 爻贯乎一卦之义,而终之以戒慎之功焉。遇窃惟卦之义,有阴阳、内外、刚柔
故,以清浊言,清者性,而浊者形也。以动静言,静者理,而动者气也。合理 之辨,不独尚其辞而已。盖四应乎初五,应乎二上,应乎三卦之体也。随时从道,
与气互言之也。又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彼则曰:‘男动女浊。’又曰: 避凶趋吉,由微至著,《易》之用也。若乾之潜而至亢,皆此道也。用敢断以
‘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彼则曰:‘男动女静。’分阴与阳,对言之也。人与天 《易》之义例,而更定其序,以“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居于初,而“小不忍
地参,初何间然之有?”不二子曰:“然则,吾道有同欤?异欤?”曰:“不异 则乱大谋”次之,“一朝之忿,亡其身以及其亲”又次之,为内三爻,而以“必
者情,不同者归。”不二子曰:“何谓也?”先生曰:“我以主一,彼以退密主一, 有忍其乃有济”居外之爻之下,而次之以“出于胯下以成汉功”,终之以“张
兢兢达于至诚。至诚不显,而无臭无声。退密无营,惟以自宁。混混冥冥,复 公艺九世同居”。其意盖曰,知血气之刚为可戒,乃能有忍而有济,初应乎四也。
返乎无名,故曰不异者情。我以达顺,彼以独运,达顺则随化而安,独运则自 知小不忍可以乱大谋,故俯出胯下,以成大功,二应乎五也。知亡身及亲之祸,
足而存。惟安与存,其宿与门,故曰不同者归。是故知儒也者有为而无为者也, 由于一朝之忿,故上下相容,以雍睦其族。至于九世之远,上应乎三也。此卦
若也者无为而有为者也,是其异而同,同而异者也。”不二子喜顾谓杨子曰:“至 爻相应之例也。以内外之体用言之,内三爻忍之用功体也,外三爻忍之著效用也。
矣哉旨矣!请书其说。”遂书之。 自不能戒血气之斗,以至于亡身及亲,不忍之过,由微至著也,凶也阴也。自
有忍有济以至于亲睦九族,能忍之福,由微至著也,吉也阳也。刚发乎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