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开化古籍丛书之六:棠陵文集、了虚先生集、芙蓉镜寓言
P. 173

· 168  ·  开化古籍丛书                                            《了虚先生集》卷二        · 169  ·






 体之真,非善肖人者也,岂其文之晦而弗足以达厥意欤?执事偶一观而未尝深
 考其意欤?将执事别有所见而非谨之所能测识欤?愿更诲焉。多言曲辨者,非  柬方思道先生契长
 敢抗耆哲之议逞技争高也,谓执事行古人之道者,而谨且获师友于其间,故亦
 不敢以脂韦诡夸者自居,而直以正辞质焉,惟执事竟其绪言而卒相之,幸甚。  匡阜来归,知君沉疗顿消,爽然健胜,神之祉之,固宜尔也。但非分之福
             不可多得,而少愈之慎尤所当周。敢以此为兄诵,听之听之。仆荒游无状,徒
 与方思道论文书     了心愿而已,造诣之高或言者过耶。近著诗文呈看,兄每有新制多不示我,谨
             则安敢?早晚当图一会,言不悉。
 寄示赠刘子文,实深刻奇峭,三读而味之,信吾兄之才之美也,而且因之

 感而悲焉。近世嗜作文者,率模习《春秋》内外传辞句以为奇古,卒至牵缀饾  答孙太初
 饤,短、促、滞,不但辞之不足以舒其志意,且并与其所谓理者失之,可不悲耶。
 三代之季,能文者莫若左丘明,彼其于虞夏之书非不能诵习而仿佛之也,而卒  足下言养生是也,若所称修短之数,沉痛兴嗟,何不达也。大钩播物,同
 自为左氏之语也。而卒自为司马氏之书,由迁而下,持文柄雄视海内者,多不  薄推荡,若起若灭,万形同敝。故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太山或为砺石,黄河
 下十余家。然皆人自为书而不相师蹈沿习,故能矜重一时而流百代之誉。至后  或为衣带,沧海或为桑田,城郭或为原野。总而齐之,大椿、冥灵、蟪蛄、朝
 之评者,乃曰:或似内外传,或似《史记》。要亦其机括圆精,有不烦刻削而  菌绵促不同,为敝一矣。而人生百年之间,如驰千里马下峻坂,何其速也。达

 自吻契之者,彼固曷尝规规于左氏、史迁之词之句哉?今舍其意而师其词,弃  人齐彭殇、一死生,洞观冥极,天地一指,而悲伤怛化涕泗泛滥,不亦过乎。
 其词而摹其句,是绘真者不得其人之神俊而徒貌其体肤,又不得其体肤之完而
 徒貌其肢节,其于肖也终不得矣。兄才富气锐而佐之以学之赡也。其于文章,
 固当忧其  骤之过而或至于不检,非忧其气势之短促而不足以拓之也。乃顾不         杂著类
 免此病者,岂自虑其将过于汹涌洪汗而先为约束以制之耶?抑亦徒见近时士人
 之竞为酸涩苦辛之味足以爽口驰誉,姑徇所好而遂之耶?夫近世士人必务为此  读《家语》
 类之语,皆感之深者,彼于古人所就之妙,实未尝得诸心而应之手也。故以饮

 食至味为不足,乃旁取其间出之奇者,咀之以为常,卒亦何免夫以艰辛之辞文、  昔者孔子既没,弟子相与记其言,集为《论语》。既于燕居侍侧之所接谈,
 浅易之说之诮哉?且文章固宜考其原本,求古人制作之始意,特在述事理、布  传衍而不可断取者,别集曰《家语》,或者诸弟子记孔子之言尽于《论语》矣。《家
 旨趣而已,而饰之以辞者,欲其润畅焉耳。过此而有所谓奇者,皆后世文之胜  语》者,向、歆之徒伪述也。予曰求之者亦过矣。夫圣人之言,法而迩,简而
 也,而况乎益之艰涩不可句之语,不亦薄乎?返薄而归淳、弃巧而趋朴,正望  无弊,虽竭其力而效之气象,不可得而到也。观于杨雄氏、王通氏,可见二子
 吾兄相与力之也。而兄才兼奇迈,益之数年,虽古之善著书者不能过也,顾可  好拟夫子语,而气象窘迫,终日驰驰,见其劳状,彼向、歆之徒苟为焉?未必
 不自贵与?尝谓文章之极致,当如元气之于万类,随地授形,咸有气色声貌而  不为彼二子也。向所撰《新序》《说苑》,班班可见。而歆文尤鄙,其于性命心

 各不能相同,穷其功而非若雕镂者之可殚以技也。此谨之自为独得之妙心,蓄  学之大如《家语》者,吾知其未有闻也。若是而谓《家语》为二子书,亦惑矣。
 之有年矣。每不轻于告人而独于兄发焉,幸惜其意而相与进之也。辱兄以文付  汉世多讹袭文字而儒者好为之,虽典坟亦有伪述之弊,此其启后人之窃笑也与。
 童子,且嘱谨之有言也,遂漫道此,累累厌人,望兄勿以为怪。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