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开化古籍丛书之六:棠陵文集、了虚先生集、芙蓉镜寓言
P. 39

· 034  ·  开化古籍丛书                                            《棠陵文集》卷之二        · 035  ·






 比部移考部时,太安人则语之曰:‘尔贫家子,幸得一官,愿匪躬苦节如我所  盛哉言矣!夫寿也,荣也,多子孙而贤也,皆系于天者也。公也,俭也,善教
 以为家,庶不负耳。’绍功被杖时,太安人则语之曰:‘爱子吾情,报君亦其职  也,皆系于人者也。尽乎人而不得乎天者,或有之矣。未有不尽乎人,而能得
 也,吾复何忧。’太安人之教子,可谓以义方矣。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令  乎天者也。然则太孺人者,可谓天人两至者矣。诸君子之赋之也,其将由天而
 名无穷焉。’请以是为太安人寿。”予再作而问曰:“夫寿也,福也,名也,太  推之人哉!人益尽,则天益眷矣。其又将由人而卜之天哉!实夫以翰林擢居谏
 安人之可寿者多矣。其就养于京师也,京师方物之所萃,而绍功之善养者,必  垣,雄篇侃论,海内具瞻。兹乃养高平嵩,静观天下。他日效用,夫岂寻常者
 能竭力致之矣。岂无珠翟之冠、云锦之裳以寿厥休耶?岂无水陆之珍、流霞之  比?推本而论,令名无穷焉。然则太孺人之荣不专于珠翟,不专于高年,贤子
 觞以寿厥口耶?而顾以无用之弥文乎?”公曰:“此太安人之意也。太安人幼  孙不在乎多矣,夫太孺人之懿不专于公与俭,而重乎善教矣。”于是,方子为
 聪秀,六七岁辄通《孝经》大义,故雅好文墨,微文弗乐也。”予又作而问曰:  赋《文成之什》。其略曰:“不有陶母,曷生乎侃,不有永叔,识欧母罕。是母

 “贤才之萃于京师也,犹夫方物也。而绍功又善交者,必能多方以致之矣。岂  是子,实相为成,千秋百岁,各享令名。”
 无馆阁之英以秉杠椽之笔耶?岂无台署之彦以放琼琚之辞耶?而顾以无似之废
 人乎?”公曰:“此太安人之意也。太安人闻吾莆士人称今之能文者必曰棠陵、  吕母王孺人寿序
 棠陵。微先生之文,太安人弗乐也。”予乃作而叹曰:“贤哉,太安人不以口体
 为寿。孝哉,绍功惟以志为寿。”  王太孺人者,予同年道夫之母,赠礼科给事中北村翁之内也。北村翁蚤谢,
             道夫与弟道言尚幼,家甚窘。太孺人教道夫为学、道言治生业。已而道夫学成,

 寿陈孺人七十序     辛酉举于乡,戊辰进于朝,擢居谏院,历吏部都给事中。论事谔谔,风采凛然,
             有青蒲白马之誉。然一时奸幸实衔之。丙子冬,竟奉内批迁山西蒲州同知,实
 嘉靖六年春三月十四日,友弟闽中刘实夫之母陈太孺人者,寿六十岁。于是,  贬之也。在蒲二年奇,风裁不衰,犹其在谏院时。己卯,果为中官所诬,逮系
 实夫之友兄弟,曰陈太仆德英、曰叶侍御宏伟为之赋《贞谖之什》。其略曰:“维  诏狱,转法曹。事已白,仍系之几二年。往岁庚辰,太孺人寿七十,道夫以不
 北有堂,维花载香,维堂中之人,百忧其忘。维堂斯高,维齿斯强,噬干却乳,  及为寿为恨,虽遣子解元归养,终不若躬之之慰也,耿耿者久之。圣天子嗣位,
 厥寿曷量。”曰谢太平惟盛、曰王邳州本修、曰李别驾道夫为之赋《珠翟之什》。  思念忠贞,亟下明诏,道夫不唯得释其罪,且将复其官。称觞在日下,与道
 其略曰:“渊媚者珠,野耀者翟,合而为冠,以旌淑德。维太孺人服之,无忒中冓,  夫友者且相谓曰:“道夫今日为民而系,昔日为国而谪。今日之系,犹以昔日

 是尊天恩罔极。”曰陈户部聘之、曰周长兴勤可、曰杨侍御德周为之赋《螽诜  之谪为未快也。道夫何不幸哉!不幸于道夫之一身,犹之可也。太孺人辛苦教
 之什》。其略曰:“螽之诜诜,维子若孙,子也旁立,孙也前奔。载奔载立,彩  子,乃不得一称寿觞,何不幸哉!幸五言君子为道夫道之,俾有以寿太孺人。”
 服翩翩,维太孺人,兴是庆门。”曰蔡谏议廷彝、曰袁安仁德修为之赋《鸣鸠  方子闻之曰:“如道夫尚为不能寿太孺人矣乎!如太孺人尚必道夫之亲执淆醑、
 之什》。其略曰:“七子均养,鸣鸠之德,绵芦异絮,行人斯恻。维太孺人,秉  身设帜杖如世俗之昵昵尔、诩诩尔乃为寿已矣乎!昔者范滂罹党锢之患,其母
 心一式,维五男子,实均厥泽。”曰许进士士成、曰郭长洲澄卿为之赋《葛衣  谓之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夫人母爱子之心,言死讳矣,况
 之什》。其略曰:“岂无珠翟,不忘葛衣。岂无珍羞,不忘蕨薇。维太孺人则是  真邪!然有重于斯者,固乐之也。道夫为滂,太孺人顾不能为滂母耶?然滂母

 圣妃。人之既贵,不移者希。”曰林仪部贞孚、曰翁文学汝厚为赋《和熊之什》。  亦不得已而为是言耳。使滂罹患而生全,滂母顾弗甚乐邪?道夫今生矣,全矣,
 其略曰:“团团熊丸,厥味良苦。维世扬服之,毋忘汝母,是修是成,以答圣主。  用未涯矣,所以显太孺人者,当益大矣。令名寿考,盖兼得之矣。而厥子解元
 弗慕膏腴,第守故墅。”赋成,以寄棠陵方子思道。方子诵之曰:“首章言其寿  济美,不忝诚亡,俟善恶两端之教者,太孺人固甚乐之矣。然则道夫之所以寿
 也,次言其荣,次言其多子孙而贤,次言其为继室而公,次言其俭,末言其善教。  太孺人者,正在一系之间,公辈何以为不幸?道夫亦何以为恨哉!”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