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开化古籍丛书之六:棠陵文集、了虚先生集、芙蓉镜寓言
P. 54
· 050 · 开化古籍丛书 《棠陵文集》卷之四 · 051 ·
泉,清物也,庇于井则益清矣。剑泉子明敏绝人,剖繁锄恶,举手无遗,其剑 东寺,待客于西寺。每至姑苏,恒止竹堂,自号竹堂病僧。凡苏之名寺,若虎丘、
之利乎!”剑泉子之考绩归省也,予值于杭,而送之诗云:“一笑薰风拜家庆, 天平、上方之类,又无有无予迹者。比忧居五载,郡之柯山,市之灵山,乡之
行囊只有去时袍。”江山之人以为实录。其泉子清乎是,真剑泉也,则大可信 福山,周流盘旋,皆以病僧自号。世之好佛居者,无有如余者矣。正德十二年
也。夫越中之令多矣,予每见监司之荐扬、士夫之颂称,必首剑泉子。是剑泉 六月十三日,余复至沙河。风沙如雾,暑气烁人。遐忆旧山,恨无羽翼。偶至
子虽弗及第,实为县之伦魁矣。征书在朝暮,他日斩佞臣,澄清天下,骎驯柄 泛爱寺而爱之。寺在城西窅如村落前,有古松一株,奇屈如龙。每坐其下,怡
用,以实拜相之征,予安不于剑泉子乎望邪!夫天下一大县也,县一小天下也。 赏忘去。又以诸生游从,公暇即往,宛若旧山。间尝见其阶之崭崭,而问焉诸
故令者相之规也,相者令之极也。剑泉子夫既宜于江山矣,有弗宜于相者乎? 生,曰:“旧多倾毁,僧兴浩琢石为之耳。”见其地之平平,而问焉诸生,曰:“旧
在广之而已矣。 多口口,僧浩运甓以为之耳。”见其椽瓦之鳞鳞,而问焉诸生,曰:“旧多敝漏,
僧浩削木陶土以为之耳。”古松之下见一碑,而问焉诸生,曰:“浩有力于寺,
病牧庐记 寺之众羡其力,而欲永之,以赞其终,以勖诸后。然未有副之者,若有待于先生。
先生毋爱焉。”余召其人而视之,则貌陋而语讷,俨然一古佛也,而多能乃若此。
正德十有二年六月十有三日,越人方豪来知沙河。沙人呼知县衙为正宅。 今之美袈裟、工仪偈、自号为禅师上人而行实违之,费僧储以纵己欲、任佛居
宅之右有一新宅,近于园而别于宅,时退食而学焉,乃自命曰“病牧庐”。客 之颓而弗顾者,视浩诚有愧矣!故予乐书之,以为僧律,且自庆余好之不废也。
有过而见之者,曰:“是厌瘠土思故山而欲去者乎?否则,何以病表也。”曰: 若曰:予实信其法。
“是固要途也,昼夜将迎皇皇然,食不终盂,衣不去体,庶可以免诃责。表其病,
将使过者闻之以恕乎?”曰:“昔汲黯病力得淮阳,卧而治之,言巨才旡难地也。 续宋文贞公神道碑记
是尝为昆者,沙、昆什一也,得无自负乎?”豪闻之,叹曰:“言卧治者,扬其能,
吾亡有能也。言欲去者,明吾志,吾固有之,然不若是浅也。言简出者,摘吾惰, 豪初至沙河,闻有宋文贞公墓,墓有颜鲁公书碑,而未及谒。先取其碑文
吾不敢也。”一日,至滹沱河之普陀寺,见《文殊问疾图》之上,述维摩居士 观之,中自注缺字,丰画肉,疑非颜书。及约寮友以九日往谒之,因求其故。
答之之辞曰:“有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 前六日,豪自郡返,至食膳铺。墓在铺西二里,取道独先往焉。其碑果宋人范
得不病者,则我病灭。”余乃赋诗而去,诗曰:“莫向床前问所因,蒲团卧却众 致君书。碑侧有述,而不及拓,故凡得是碑者,概以为真颜书,不复辨也。徘
生身。人间要识维摩疾,足有沙河病牧真。”沙本瘠土,近被河害特厚,岁且 徊眺瞻,则草棘之丛见一断碑,乃鲁公所书神道碑铭。左侧之记,则致君翻刻
屡凶。既自为将迎,且补他邑将迎之费。为令者,既弗克翦,或益之民,是以 者。碑未断时,高可丈许,广可四尺许,厚可尺许。记中所谓“曳以百牛”者,
病,维摩其先得我心者乎?吾庐之所以名,正谓此耳。因述之以告于过见之者。 殆实录也。欲谋续之,而以上修下短为难,估出其跌而归,自此切切然,若上
官督责者。至九日,乃与县丞李尚质,典史高雄,教谕杨传,训导敖廷杰、文
泛爱寺重修记 明,往践宿约,兼集群谋。谋者曰:“须于碑侧断口,穴其上下,续之以铁。”
豪曰:“是碑四面皆书,侧而穴之,其文灭矣,盍穴其断口之中。”冶者李宣曰:
予不信佛法,而好居佛寺,喜与学佛者游。人视之若酷信佛法者,然而实 “须铁二百斤,为穴之实。”民有郝希仁者,曰:“希仁村庙有铁钟,不鸣久矣,
不然也。余未仕时,读书讲学,恒在福山邑之寺。寺类福山者,无有无予迹也。 政欲易之,可用兹也。”石者郭谦曰:“须四木秤,木须三四丈许。”沙植多柳,
始仕居京,则凡海印、万福、天宁诸寺,无有亡余迹者。既仕于昆时,授徒于 柳丛生而短,安得之木?属官有石英者曰:“英有先人所植榆木有年矣,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