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3 - 开化古籍丛书之七:还峰宋先生集、屈骚心印
P. 253

· 248  ·  开化古籍丛书                                              《屈骚心印》卷二       · 249  ·






 心飞扬句,言惊魂不定。日暮句,为君惆怅,不遑宁处。意望之极远,神
 可到而力不能到,以助理意。寤怀,所谓耿耿不寐,惟有隐忧。意言吾登陆,  山鬼
 则竟登昆仑至高之河源,四望则险夷之形势无不了然见也,而顾九河,为昆仑
 之下流,风波之险如此,使我心飞扬、魂浩荡而不可收。我固迟暮愿归,乃为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君惆怅而自忘之,惟有瞻望于极浦而恨不相及,但为耿耿之寤怀而已。  若有人,字法奇妙。谓非人也,乃自假以为人也。人不及察,亦以为人。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灵何为兮水中?堂,叶音同。  岂知其非人,直鬼耳!若有人之似而已矣。只三字,意无不包。女萝,亦蔓生。
 愚按:此字法是寓意,特笔易贯鱼以宫人宠,故言鱼鳞,女谒也。诗成是  含睇,眯目淫视也。子慕予,犹言鬼迷人。予字,泛指。言鬼之在山阿,固非
 贝锦,故言紫贝,谗人也。藏意于字中,援古以见意。此字之法也。言伯之安  人也。宜寂无形声,乃或假形声,令人惑之,以为若有人在山阿者。人因察形

 为,就下之水居久矣。鱼鳞为屋,以为伯之龙堂;紫贝为阙,乃伯临莅之朱宫。  声之所在,则见有身。被薜荔带系女萝者,何形之蔓附而固结也。及子见予之
 我灵巫辈,何为能同居水中,乘险与女游乎?  至也,则含睇媚目以盼予,又巧笑媚容以亲予。子诚何心哉?亦慕予而为迷惑,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作此善窈窕之态耳。此明山鬼本来面目、伎俩如此。
 文鱼,花纹小鱼,生浅水,附沙而行。渚,河边水汇外,有沙洲为护,风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波不得及处。流澌,冰雪融为涨流之称,易履霜坚冰。至言小人之渐。此取意  此须端详“芳馨”。灵均以自托者何?以山鬼得有之。《易翼》:所谓小人
 言小人之流毒也。此节乃设为迁就之词,以求苟安不可得也。言我不能从女于  乘君子之器者也。前有“从文狸”,后用“遗所思”。两字法中,而为党人之私

 风波,女或思出险,惟有两迁就耳。女乘白鼋,随文鱼以求河渚。吾亦至河渚,  显然矣。岂谓山鬼哉?谗人得志之小像耳。豹,君子之文,本《易》。狸则何义?
 以与女游。庶风波之险无患乎?岂知此处,必不容我少立,以与君游。冰雪之  豹文虎属。狸乃狐属,所从者,皆狐群狗党。假虎威之谓也。车、旗所以行者,
 水骤来,则有从兹一别耳。此似寄上官再谗,王怒而迁之之事也。  被、带所以服者,折袭取之意,所思其党与也。言山鬼一朝而得志也,则俨然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邻邻兮媵予。  其自以为人也。所乘者,赤豹也,君子之文也。即其待从之狸,亦文也;辛夷
 比屋为邻,状鱼如比屋之密也;随嫁为媵,状鱼如媵之送也。交手,执手。  车、结桂旗,亦俨然君子之行色威仪也;被石兰、带杜衡,亦俨然君子之章服
 见不忍离之意。子及美人,指河伯身为别客,而反言送主人者,转慰之辞也。  也。然鬼也,有此芳馨也哉?折而袭取者耳!其以遗人遗所思之鬼类耳。此其
 言与子交手兮吾今东行,转送美人兮归九河之南浦,风波滔滔兮以来迎君,有  所以为鬼欤!此篇章法,用特笔烹炼“若有人”三字。后幅亦特笔,用“山中

 鱼邻邻兮俨然媵予女,陷风波我归鱼腹。行间言表,无限悲凉。  人”三字,作一排对。“山鬼”文字写至此止,以下皆“山中人”文字也。人
 右《河伯》。《集注》言旧说以为冯夷。其言荒诞不可稽。考今阙之大抵为  字看得极重。有人之形,完备生人之理,而后可以为人。空有人形,澌灭生人
 黄河之神耳。愚按:黄河在韩魏境中,侯邦所不越祭,此非沅、湘所祀,足征  之理,则貌人而心鬼矣。诗所谓为鬼、为蜮者也。此篇之比意也。
 王说之谬矣。一说不得于人而求于神,不合于境内而求合于境外。据此说,似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来,叶音厘。
 欲引据《离骚》。不知《离骚》之求神,意在证百王之法戒,以冀悟其君,非  言山鬼之形态、伎俩如彼,其得志,朋比又如此。是鬼世界矣。余非其所
 求得于神也。《离骚》用氛巫出境,是作临睨旧乡之反衬,明其不能以彼易此,  思。余固人也,岂能祈鬼乞怜,求遇合哉!余处于幽篁之山中,受其幽闭,终

 非求合外境也。以定河伯之说,泛矣。愚亦取《骚》互证,世溷浊而不分,世  不得睹天日。亦鬼世界之必然者。若谓余也,走向鬼路上去,以求遇合,则其
 溷浊而不清,非所屡言者乎。黄河浊流,此其所寄意也。成浊世者,昏君也;  路乃幽昧险难,非人之可行。余却独后来赶不上也。此乃厌薄之冷语,以见我
 居浊流者,河伯也。两相况也。今得其意以认题,斯得其辞以分解矣。  必不来,非恨独后来也。下节申明此二句。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