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8 - 开化古籍丛书之七:还峰宋先生集、屈骚心印
P. 258

· 254  ·  开化古籍丛书                                                                                                                                  《屈骚心印》卷三        · 255  ·





            《屈骚心印》卷三                                                                                          详三代兴亡之事也。中间言女妇,见夫妇人之大伦,言祥不足凭,言肆不足诛。

                                                                                                              问君之惑乱不惑乱耳。至于人才,乃国之干。立贤无方,但视汤、文颠创,功
                                                                太末夏大霖用雨氏疏注                                    罪勿如皇纣。视人心之向背,知天命之去留,可历考而知也。末以悟过改更,
                胞弟大赞则参氏、大襄克成氏,严陵毛云孙谟远氏,同里方象琨瑶玉氏同参                                                             望君以误国告令尹,是其本意。王逸谓其书壁,情当有之。盖明言规谏久置不
                                                                受业余景濂汉章氏较阅                                    省,隐言书壁或遇一观。应有此极思也。谓见图画而书,乃因不知其文之叙次
                                                                  男 景颐慕川氏阅梓                                   妄诬之说。但书有错简,六经皆有。篇中“帝降夷羿”连十二句,应置“惟浇
                                                                                                              在户”之前,接“何以迁之”之下。余无不叙次者。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天问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问曰:往古混沌未开之初,却有谁人传其往古之事,道与后人,而后人得
                 《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彷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                                                             以知之?彼时之天地,传说者以为上下俱未形,此言亦应有由果,何由而得考
             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惟物行事,因书其壁,仰而                                                               其是如此。既上下未形,则昼夜之冥昭皆未形,只是瞢暗境界,有谁能穷极其

             问之,以泄愤懑。楚人哀而惜之,因共论述,故其文义不次序云尔。王逸                                                                 时如此也?言者谓彼时只一气机,有天地氤氲浮动。惟一冯翼之像,后人何以
                  林西仲曰:一部《楚辞》,最难解者莫如《天问》一篇。以其重复倒置,                                                            识其象如此?“传”“考”“极”“识”四字,冒上古多少开天圣人在内。见上
             且所引用典实多荒远无稽,故王逸以为题壁之词文义不次序。而朱晦庵《集注》                                                              古圣人之所以传考极识,便都有敬天勤民之心,而行敬天勤民之事。其事如下
             阙其疑、阙其谬者十之二三。兹细味其言,以三代之兴亡作骨。其所以兴,在                                                               所问,皆百王敬天勤民,无敢厌                 怠荒的本领。
             贤臣;所以亡,在惑妇。惟其有惑妇,所以贤臣被斤,谗谄益张云云。                                                                     《集注》:遂,往也。道,言也。上下,谓天地。冥昭,昼夜瞢暗,言昼夜
                  愚按:《天问》之文,今《策问》之式也。杂举是非之说以为问,要读者                                                            未分。极,穷也。冯翼,天地氤氲浮动之貌。
             察其孰是孰非,为去取耳。注此篇,要如射策一般,求其主意之纲领,辟其异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说之岐趋,归于一理之大同,则得之矣。前古圣人,以忧世忧民之心开天辟地,                                                                  此问是因后圣之教人有为,而追问前圣之何为也。易结绳为书契,以野处

             以奠安斯民。其忧勤致力者,无所不用其极。故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                                                              为栋宇,服牛乘马,耒耜舟楫,六府三事,生人之所为备。图书画,卦阴阳,
             此皇天之所由集命也。乃有无知者,谈天则诬天,说地则诬地,语人则诬人;                                                               化育夫妇之人伦,起皆目无而之有。故问其无为所以著有为之功,皆开天圣人
             传其所不必传,考其所无可考;极乎理之不可极,识乎理之不必识,而思与开                                                               传考极识之所为也。其问之词本明。此条对其问之意,谓古圣之勤民如此。榖
             天之圣人争。其传考极识,皆乱天下之说也。巧言簧口,何自古之已多,究竟                                                               梁子曰:“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俱无用。惟有传考前王,极其理之已然,识其理之当然。忧勤无 ,以集天命,                                                                  愚按:图、书一启阴阳原本化生之理,圣人莫不通之。乾坤之合辟,元会
             立国方永。此《天问》篇之意也。首以传考极识,见圣人忧世之心。末以皇天                                                               之推迁,制器像象以前民利用,胥以之矣。凡所以传所由考,皆圣人极而识之

             集命,明峻命不易之理。中自“明明暗暗”,至“曜灵安藏”,言圣人平天之事                                                              者也。何莫非开前觉后,为生民哉。屈子以此意,从头问起耳。“阴阳三合”句,
             也。而中有诬妄之说,次“不任汩鸿”,至“乌焉解羽”,言禹成地之事也。而                                                              便冒夫妇。意阴阳与时为三,合成化育之本。
             中有诬妄之说,与不可穷究、不必穷究之说,自“禹力献功”,至“焉得夫褒姒”,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