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南院乡志
P. 198
第十九章 民情风俗简介
第三节 丧葬习俗
忌讳语 对于人的去世,人们表述很婉转。老人去世说是“老人走了”“老了”“回去了”“过
山了”“百岁了”等。尤其在事主面前不宜直言“死了”。对已经去世的人称“古来人”。
送终 养儿奉老,积谷防饥。老人临终,子女必须侍候床榻,临终照顾,直到老人辞世,称
送终。
确定老人断气后,子女要将死者下巴上托,以防面肌松懈脱臼。若老人眼皮未合,要赶快撮合上
下眼皮,帮助其合眼。若死者有泪水溢出要及时拭去。接着放鞭炮一个,送老人上天,同时也可让左
邻右舍知道死讯。给死者洗身的水不可随便取,民间认为人死了阳间万物都与死者无关,要到溪或井
边先烧纸钱再“买水”。烧过纸钱后,孝子站板凳上,抬头大叫:“皇天,我XX去世了,请准我买
水一盆给XX洗身!”死者的寿衣或五件,或七件,要一并取出挂秤上称。称是象征性,不用秤锤,
孝子同样站在凳子上,将衣裤挂秤钩上,一手提秤,另一只手扶住秤杆,顺势往秤尾一捋,叫一声:
“皇天,我XX衣裤上下X件,一秤透尾!”替死者洗身前面擦三下,后面擦四下,俗称前三后四。这
时,动作要迅速,以防止尸体僵硬。替死者穿上衣裤布鞋后,再请理发师理发。理发也是象征性,前
面三下,后脑四下。理发后给死者戴上寿帽,将尸体抬到厅堂用凳子支着的木板(俗称“七凳”)
上,用带子将腰部和上身固定在“七凳”上,再盖上寿被。理发师如不能及时赶到,也可稍后再理
发。抬死人有个规矩,死者要脚朝前面,同时尽量不能让尸体碰到墙壁。据说人死后,灵魂没有理
性,这样做可以让死者忘记来路,英灵不会回来打扰家人。
在处理遗体的同时,要立即差人带上死者的生卒日期时辰以及直系亲人的生辰资料请人选一个合
适的时间入殓、下葬。实行火葬后还要及时与殡仪馆联系火化时间。
报丧 人去世后,要及时向亲戚报丧,除了通知亲友前来吊唁,还要让至亲了解死者亡故的原
因。家人忙碌时,报丧可请人代劳,得知丧讯后,主人要给代劳之人包个红包谢劳。若系母亲去世,
孝子要尽可能亲自去母舅家报丧。见到母舅要下跪,表示哀戚,同时说明慈母亡故的经过及殡殓下葬
的时间。
守灵 死尸停放妥当后,开始布置灵堂。死者胸前要放两个鸡蛋,两个灰粽、一束桃枝茅草,
还要一枚硬币,用纸托住塞在死者嘴里,称“衔牙”。灰粽外形像粽子,里面包着草木灰。据说,死
人去西天旅途坎坷,常有恶狗拦路,这时先把鸡蛋抛过去,蛋黄蛋清溅恶狗一身,再把粽子抛过去,
用草木灰撒向恶狗的眼睛,就可避过一劫;桃枝代表桃符,桃符向来被认为能驱邪镇鬼,茅草代表宝
剑,死者带着桃符宝剑,可作防身利器;“衔牙”的硬币则是用作路上应付索贿的有权势的恶鬼。这
些事处理完毕,一边在死者身旁放一碗米饭(称子孙饭),上面插一支香敬奉,至少要有一人不断在
边上瓦盆中烧纸钱陪伴死者。长辈过世,孝子孝女穿上孝衣,戴上孝帽孝圈,腰部围一根稻秆索;或
者将衣服反穿,里衬在外,正面在内,称“戴孝”。晚间,亲友们一起守灵,俗称“守泣”。半夜时
173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