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南院乡志
P. 203
南院乡志
文化史中最重要的中国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南院乡毛垟村有座顺济宫,就供着妈祖神像。
杨府爷 南院上棠坪有座杨府爷宫,内中供奉着杨府爷神像。
其神姓杨,名精义,唐时人。子十人,登仕籍,七子偕隐,修炼于瑞安之陶山。拔宅飞升,事
闻,三子皆挂冠归,寻仙亦去。杨府爷是浙南民间影响最大的信仰,也是我国东南沿海最著名的民间
神祇之一,奉祀神庙达500余座,信仰群众遍布浙闽粤、港澳台乃至东南亚地区,其影响力仅次于海
上女神妈祖。其中苍南鲸头杨府殿则是其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一座神庙。
自宋代伊始,浙江温州各地开始出现的杨府庙,所奉之“杨府爷”乃温州地方的海神,身份有着
杨精义及其儿子“杨六郎”杨延昭、杨文广、杨家将其他人物等的不同,这是由温州族群互动的复杂
性和下层性决定的;杨府爷信仰具有功利性,体现了温州社会不究法理、善于假借、事功为上等常规
化概念。杨府爷其人其事,在温州有不同说法,其中一种普遍的说法是指杨精义及其儿子。
关于杨府爷的有关文字记载:1985年,瑞安市碧山镇龟岩村,发掘出一块残碑。这块残碑是清光
绪四年庠生陈见龙等人重立的,有如下文字:
唐太宗甲辰年五月廿四辰时诞生,翁姓杨讳精义(即叫杨精义),居安固县廿八都,苌芬西村人
也。夫人葛氏,得训子十人,名国正、国天、国心、国顺、国猛、国勇、国刚、国强、国龙、国凤,
媳十房……子孙共五十二人。至己巳年翁得中二甲进士,丁丑年官封都督大元帅,甲申年三子国心得
中二甲进士,官封洋湖都督。其杨四、杨八、杨九,俱为元帅……翁至六十五岁,辞职告归,原祖山
一岗,名曰北山,翁创造一寺,号松古寺。……翁寿一百零八岁,一旦拔宅飞升,荣登天府。翁自逝
世致精光不散,道义常昭,由是灵着海澨,祈祷咸应。
据清《平阳县志神教志》记载:
……神姓杨名精义,唐时人,子十。三人登仕籍,七子(国刚)偕隐,修炼于瑞安之陶山白岩
山。拔宅飞升事闻,三子皆挂冠归寻,亦仙去。宋时敕封:“圣通文武德理良横福德显应真君。”
县志的记载与石碑的记载基本一致。说明他本身是个武进士出身,官封都督大元帅。十个儿子
三登仕籍,是父子二代进士。而且寿命达到108岁,这在温州,还是比较罕见的。《温州府志》和
《乐清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碑文中有“……居安固县廿八都。苌芬西村”。据考证,“苌芬西
村”,过去属瑞安陶山管辖。今日就是碧山镇的渡头村。当地传说,这个地方是杨府爷的出生地。
残碑中有:“祖山一岗,名曰北山,翁创造一寺,号松古寺。”这个“松古寺”就是当今的碧山寺。
我们在田野调查中发现这个寺的地址就在碧山镇小平原的北边,与残碑内容相吻合。
据传,杨精义的十个儿子,个个尊敬父亲,崇尚佛道。历来有“父子一家皆得道,兄弟十洞都成
神”的说法。这样,各地传说的“杨府爷”,实质上就形成了一个以杨精义为首的群体。因此,各地
纪念杨府爷诞辰和升仙的日子也不一样。
门神 守卫门户之神,负责驱邪御鬼、降吉祥、保平安,是居家必备神灵。
檐神 在老屋的屋檐下,如遇小孩在屋檐下边哭或摔倒后患病,主家就会把患病小孩的衣服与大
酒缸拿出来放在屋檐下,呼喊小孩的名字,叫他回家,意为“召魂”。
栏神 凡有饲养母猪、母牛等大牲畜的家庭,一般有敬拜栏神的习惯。在母猪、母牛分娩后,哺
育幼崽期间祭请栏神,俗称“做猪(牛)仔三潮”。
178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