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9 - 南院乡志
P. 199

南院乡志


                分,主人要给守泣者烧点心。守泣人睡觉必须睡地铺,以示与死者灵床阴阳有别。
                     度亡 守灵期间,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有的请和尚诵经,有的请道士做法事,有的既请和尚又请

                道士,佛道双轨齐下,目的都是追荐亡魂,祈盼死者灵魂得到超度,不会在阴间受苦。
                     道场有“做羹饭”“开路”“竖灯”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做羹饭最简单。开路时间为小半天,竖
                灯三五昼夜不等。后二者都要设立“三宝”坛界,动锣鼓,道士唱念经书,且念且舞,并以吉铃指挥

                锣鼓伴奏。有的兼请和尚念经。子孙旺盛的所谓好命人家,道场中还有“绕丧”。子孙及嫡系小辈各
                执一尺多长的丧棒,俯首弯腰,在厅堂死者周围绕行数周。谚曰“命好看绕丧,冬好看谷仓”。死后

                每七天,丧家都备羹饭祭奠,到七七为止。
                     在停尸期间,亲友邻里纷纷送香纸(或现金)凭吊。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区亲信吊唁除送布帛
                之外,还加送花圈。现在都直接送现金。

                     殡殓 殡殓是生者与死者最后告别的时刻,场面肃穆庄重。殡殓时辰快到时,孝子、女婿等至亲
                将鸡蛋、灰粽、衔牙钱、桃枝等抛到野外,再将死者抬至棺内。这时,大家披麻戴孝,手拿哭丧棒,

                绕棺数圈,盖棺老司手捧酒杯,依次用手指甲弹点酒滴入死者口内,以示对死者的孝敬。以上仪式俗
                称“围丧”。围丧的人越多,被认为死者的命越好。时辰已到,盖棺司令围丧者俯伏,将棺木盖上,
                用四枚X形木头或用竹钉固定棺体和棺盖,最后一枚竹钉连带一束五色布条一起钉入,意谓五世其

                昌。盖棺司钉钉时,孝子手托一盘子,盘子里放着丧家、死者女婿、义子等人的红包,大家跪呼“老
                司留钉”。“留钉”有两层意思,一是请老司慢一点钉钉,因为一钉钉,就要起棺,与死者真正永别
                了;二是钉丁谐音,留钉表示今后子孙人丁兴旺。

                     出殡 送殡时,主家发给各亲友一块白布,现都用白毛巾,俗称“头白”。一人在前,沿途撒
                放纸钱为死者“买路”,幡幛或遗像首列,孝子扶柩,亲友持花圈相随。乐班在后演奏,沿途鸣放鞭
                炮。当日宴请参吊亲友。现在由殡仪馆灵车接送,前一日晚即宴请参吊亲友。

                     入土 殡殓后,灵柩大多即时抬出屋子,有的在屋内搭个纸厝停放一段时间。抬出的灵柩又分两
                种,一种准备以后整口棺木入坟,称“葬棺”,这种棺木要在屋外合适的地方设厝停放;另一种暂时

                放在泥洞里,或者放在专门的棺材厂内,准备以后将尸骨捡入金瓶瓮(又称金瓶罐)再入坟,称“葬
                金”。“葬金”用的棺木简陋,葬坟占地少,比葬棺省钱;“葬金”源于闽俗,过去贫家都用此法,
                清代官府虽屡禁而不止。民间常有事主原来准备给先人葬棺后来改为葬金。无论葬棺或葬金,都要头

                尾经过三年才能安葬,认为这时尸体才会去除“血气”。葬坟时,择好日子,移出棺木或金瓶至空旷
                处,先行清洗,有时还给棺木重新油漆。同时,要打开寿坟,孝子进入圹中探圹,将墓圹清理干净候

                葬。下葬当天,设祭宴,请来“喊祭(司仪)”虔诚祭奠一番,还要立孔圣人牌位,请点主官“点
                主”。所谓“点主”,就是在给死者立的牌位中预先写好的“神王”的王字上面加一点,变成“神
                主”,表示死者从此正式归神,保佑子孙万代兴旺,世世荣昌。棺木或金瓶入坟后,封上圹门,阴阳

                先生要站坟头“喝山”。“喝山”就是高声唱出“财丁两旺、富贵双全”之类好话。阴阳先生一边
                “喝山”,一边从预先准备好的袋子中抓出爆米花、花生、竹钉(俗称竹宝钉)、角币等往下丢。爆
                米花、花生表示发,竹宝钉表示有宝,角币表示有财。孝子孝孙在坟坪上一起拉着被单接这些东西。

                然后,各拿一些回家收藏。


                                                             174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