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7 - 泰顺县文化志
P. 347
·284· 泰顺县文化志
角湾迁三魁黄沙坑,后裔分布在竹里石街、
碑排外岙等地。吴姓畲族以雅阳承天巡司岗
为该支族发源地,始祖吴知几。《吴氏家
谱》载:始祖吴知几为明代本籍人,其前妻
汉族人郑氏不孕,娶蓝氏,生九子,子孙繁衍
人口众多。临终前,其嘱咐子女要讲母语,从
畲俗。该吴氏畲族至今繁衍19代,后裔分布彭
溪安基、雪溪下堡、宫湾、巡司岗等地。
境内畲族主要分布在司前畲族镇、竹里
畲族乡、罗阳镇、百丈镇、彭溪镇、筱村镇、
雅阳镇、仕阳镇、龟湖镇、南浦溪镇等乡镇,
与汉人交错杂居,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
格局。据2010年统计,全县50人(畲民)以上
的村子有138个,其中20个村落被命名为畲族
图8-6 畲族妇女头饰(摄于2014年)
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下山脱贫政策的
实施,许多原来居住在高山深谷的畲民移民到集镇或大村边。珊溪水库库区移民前,全县畲
族人口199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4%;1999年百丈、司前、洪口、莒江等地库区居民移民
到温州、苍南等地,境内畲族人口有所减少;2010年统计为18310,占全县总人口的5.50%。
第二节 方言和服饰
一、畲话
境内畲族所讲的方言语言学界定名为“畲话”,是畲族主体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
语族语支未定(语族语支归属有争议)。根据词汇、语音规律和特点,与粤东的客家方言接
近,是一种带汉语客家方言成分较多的畲语,应属于汉式畲语。此语言在畲族内部称为“山
哈话”,意为“山客话”。汉族人一般称之为“畲民语”“少姓话”,分布在中国的福建、
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省的部分山区。畲语声母比较单纯,而韵母比较发达,声调复
杂,变调现象较普遍,音节多,声、韵、调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今境内畲族人一般能讲
一种以上其他方言,因此畲话受周围方言影响很大,一些畲族年轻人已不会畲话。因为所处
的语言环境不同,境内畲话的内部也有很大的分歧。泰顺县畲话的基本特点有:①“薄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