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8 - 泰顺县文化志
P. 348

第八编 地域文化                                          ·285·


                 声母为送气。②辅音韵尾[-n][-m]未与[-ŋ]合流。③入声有[-p][-t][-ʔ]三个塞韵尾。④有六个声

                 调,平声和入声各分阴阳。古浊上字部分归阴平,部分归去声。⑤“房子”说“楼”,“端
                 午节”说“五月节”,“喝茶”说“食茶”。



                      二、服饰



                      凤凰髻 旧时,境内畲族妇女常将头发拧成一把,盘在脑后,系上红头绳,形成一个高

                 高的发髻。称之为“凤凰髻”,也叫“龙髻”。今境内畲族妇女日常已无该装扮,仅出现于
                 盛大节日。

                      笄 畲话读gie。旧时畲族妇女结婚、节日所戴,死后入棺。笄使用竹筒、红布、珠银
                 制作而成。竹筒直径约10厘米,长约23厘米,绕红布;两边各有10条小珠链,长过膝;正面

                 短珠也10条,末端各系着一个小银片,取意十全十美。1991年,司前畲族镇左溪村蓝家展家
                 发现此物,是其母嫁时所戴。

                      衣裤 旧时,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畲族男子服装与汉族无异,
                 而畲族妇女的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衣领、袖口、右襟和胸片多刺绣、镶花边。女式

                 凤凰装为代表,冠、衣服、彩带、鞋都有其特定的款式,讲究色彩、图案,隐含着丰富的民
                 族历史信息。由于男女都上山劳动,故裤子基本相同,都是从便于生产、劳动出发,穿着宽

                 松,耐穿便捷即可。除盛大节日外,今畲族男女的衣裤与汉族无异。
                      鞋子 旧时以纳鞋底的布鞋为主,有圆口式和平口式多种,鞋面以青色、蓝色布料为

                 主。姑娘出嫁,要穿花鞋。今日常生活畲族鞋子与汉族同。
                      围腰 旧时为预防衣服弄脏和撕破,男女劳动时均系围腰,冬时亦以此御寒。今日常生

                 活畲族人较少使用围腰。





                                             第三节 歌舞和生活习俗






                      一、民歌



                      境内畲族民歌可分为短歌和长联歌,独立一首为短歌,多首甚至上百首为一个整体内
                 容的民歌称长联歌(或叙事歌),如《高皇歌》等。《高皇歌》是畲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和

                 民族史诗,畲族人民视其为传世之宝,民族史诗,畲族家喻户晓,世代传唱。《高皇歌》各
                 地版本不一,钟炳文《畲族文化泰顺探秘》一书记载,本诗由108组七言诗组成,每组4句,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