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9 - 泰顺县文化志
P. 349

·286·                                   泰顺县文化志


               全诗长达432句。作为畲族的民族文化符号与文化表征的史诗,《高皇歌》在畲族文化传承

               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以神话的形式,叙述畲族始祖盘瓠立下奇功,以及其不畏艰难繁衍出
               盘、蓝、雷、钟四姓子孙的传说。从全诗的整体结构看,大致可分为简述上古文明史、讲述

               先祖丰功伟绩、盘蓝雷钟四姓的来历、先祖归隐创业的经历、族人迁徙的历程及对子孙的告
               诫等五个部分。劳动歌是以歌唱形式表达各项生产劳动须遵循的农事季节,介绍生产知识,

               如何争取丰收,实现美好生活等,如《时辰歌》《采茶歌》等。情歌是畲族民歌中数量最
               多,流传最广的民歌。畲民喜唱山歌,以歌代言,沟通感情,以歌论事,扬善惩恶,以歌传

               知,比睿斗智,更具特点的是在丧葬悲哀时,以歌代哭,倾吐哀情。境内畲歌有特定的调
               式,以五声商调式为主,其中五、六度大跳音程构成主要特点。“三条编”是一种具有畲族

               特色的男女对唱形式,男女在一起对歌时首起者先唱两段,接着对歌方必须自编同样内容
               一段词答上。歌词有即性编唱的,也有本子的,如果是有本子的话,首起者唱开头二段,

               也可以随意挑当中二段唱,回答者必须唱接下的三段,答不上者算输了。对唱中,一首歌
               词可用不同的曲调唱。2011年,“畲族民歌”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2015年,在司前畲族镇、竹里民族乡畲歌队伍培育基地成立,组建畲歌队伍3
               支80人,创作精品原创畲歌8首。同年,畲歌王子蓝永潇将赴韩国演出原创畲歌《凤凰与山

               客》。2016年9月,蓝永潇凭原创畲歌《凤凰与山客》,获市十大乡音使者称号。



                    二、钉鞋舞



                    钉鞋舞主要流行于彭溪镇昌基村及附近畲族自然村。据《中国民族民间舞集成·浙江
               温州卷》,雷大妞生于1917年,她七八岁就跟其母学跳此舞。照此推算,钉鞋舞最迟在1925

               年前已成型,距今最少有80年的历史。畲族有一种特制的钉鞋,鞋面为布质,鞋底钉着多行
               长方形木条,是钉鞋舞的主要道具。钉鞋舞有“请茶”“蝴蝶”“拔界”“照亮”等动作,

               表现畲族妇女日常生活和劳动场景。有客人来时,畲家主妇便一边唱歌一边在木板上跳迎客
               舞,钉鞋击打木板发出欢快的节奏。舞蹈动作与歌词相结合,如在作“请茶”唱道:“茶叶

               长,茶叶泡茶转浓浓,茶叶泡茶真好吃,人情结在碗中央。”表演者身穿畲族妇女传统服
               饰,上身为青色大襟上衣,衣襟上部及领口下方绣红色图案,袖口处镶绿色及桃红色布边;

               腰系蓝底白花围裙;下身穿青色中式裤,白裤腰,裤脚外镶绿色及桃红色布边。



                    三、婚俗



                    畲族原先遵循“本族婚娶,同姓不婚”的古训,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允许同姓不同
               支的或五代以外的可以通婚,而现代社会畲汉通婚则是一种普遍现象。传统畲族婚俗,除女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