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3 - 泰顺县文化志
P. 353

·290·                                   泰顺县文化志


               症,暑季易发,热与湿阻滞于皮表,影响脏腑尤其是脾胃功能而发病。“六神”治病,擅长

               外疗。畲医认为,人的生命由心、肝、肺、脾、肾、胆六脏的神来主宰,“六神”即是六脏
               的简称。畲族崇尚“六神”说,认为“六神”受损就会得“六神病”。“六神”病需及时采

               用“六神草”治疗,根据不同时辰,不同部位,不同症状,辨证施治方为有效。以食为补,
               注重节气。畲族地区广泛流传“九药不如一补”的说法,强调以脏补脏,认为禽畜的内脏或

               肌肉与人体相应的内脏或组织有着某种特殊的补益关系。注重食物凉热属性,体质寒者要用
               热性食物,体质热者要用凉性食物。畲民居住地区气温高,汗多伤气,加之繁重的体力劳

               动,体力消耗过大,所以患者多虚实错杂、难以下药,对此畲医将药攻与食补有机结合起
               来,疗效较好。因人因时,依“法”而动。畲医认为,用药应因人、因地、因时而变,依

               “法”而动,才能给补恰当,药到病除。如春夏季节,人体阳气升发,皮腠开泄,治疗外感
               疾病则不能用辛温发散的药物;秋天气候干燥,用药宜偏润;冬季寒冷,温药可适当加量。

               居于山区的患者多为风寒湿气所侵,治宜祛风散寒;居于平原地区的患者常发热多汗,当慎
               用温热药。草药为主,其他为辅。畲医为人治病多数使用自采或互相馈赠的青草药,也用、

               拔火罐、抓痧、祝由等疗法配合治疗。





                                            第五节 畲族“三月三”






                    畲族“三月三”又称“乌饭节”或“对歌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村落自发组
               织畲族对歌会,地点设在祠堂、宫庙、老屋,也可以设在山林、岗头、谷场。篝火旁,乐声

               中,畲族老少身着畲族传统服饰,跳起古老的竹竿舞;男女青年则以歌为媒,以歌传情。深
               夜时分,有的村寨还挂出盘瓠图像祭祖,畲族青年头戴神额,身穿神裙,手持灵刀、龙角,

               跳舞祭拜,场面热烈。
                    2005年,竹里畲族乡举行县首届畲族“三月三”赛歌会,全县22个乡镇组队参加,演唱

               者300多人。此后司前畲族镇和竹里畲族乡每年共同举办“三月三”活动,活动名称更换为
               泰顺县“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主要活动内容有对山歌、畲族婚嫁习俗、竹竿舞等畲族

               传统风俗表演,中午品尝乌饭宴。
                    2010年4月3日,由市民宗局牵头,县人民政府承办,泰顺、平阳、苍南、文成四县参加

               的首届瓯越“三月三”畲族文化风情节(从2013年第四届开始,活动更名为瓯越“三月三”
               畲族风情旅游节)在泰顺县举行。主会场设在司前,竹里设分会场,来宾2000多桌、20000

               余人共吃乌饭宴。畲汉群众、旅游团队共35000余人参加盛会。此后每年的瓯越“三月三”
               畲族文化风情节(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在以上四县轮流举办。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