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1 - 泰顺县文化志
P. 491

·428·                                   泰顺县文化志


               法并用。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或高浮雕等。该项目于2014

               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八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门神画 该项目于2014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八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名录”。
                    根雕 该项目于2014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八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酥糖制作技艺 酥糖是泰顺县民间的特产之一,生产悠久历史。清朝末期,境内仕阳镇
               林全豪就以制糖闻名。发展到21世纪末,当地胡荣九等人的制糖技术更显精进。制作酥糖的

               关键在于芝麻脱壳处理要彻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品色泽纯正,酥香,入口无渣。该项
               目于2015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九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统腊兔制作技艺 腊兔肉是本传统名菜。取宰后整兔置于“米烧”(锅入米烤焦)锅
               内烤制而成。腊兔肉色泽褐红油亮,肉后干结细嫩,其味香甜浓郁,含有丰富蛋白质,具有

               很高的营养价值。制作腊兔,需取材鲜兔肉。兔肉去心、肝、肺、肾,剃去体表的软组织,
               剪去血脖淤血部分,削去横膈膜,挖除肛门及阴部两侧臭腺,洗净胸、腹腔血污。盐渍数

               日,定形一定时间后,挂阴凉通风处晾干,一般7—10天即成。亦可烘烤,即为成品。该项
               目于2015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九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统土法铸造技艺 传统土法铸造技艺,是一种将铜、铝经过加热将其变成液体或熔融
               状态后,再通过相应的模具将铜、铝液浇注进型腔,经冷却形成所需要形状铸件的一种传统

               技艺。铸造前,艺人要对模具进行检查。其次,将铜、铝放在高温炭火中进行熔炉,不断进
               行翻转,将其中的杂质取出。再者,固定模具,使之成型,融化后的金属液开始铸进模具。

               等冷却后,艺人用工具将冷后的铸件取下,进行模具清理。最后,对初出炉的铸件进行打
               磨。该项目于2016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十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统修缸补瓮技艺 修缸师傅,在民间被列为“九佬十八匠”,是与木匠、石匠、金
               匠、铁匠等齐名的能工巧匠。修缸师傅通过“敲缸”来分出声音差别,靠眼睛找到裂缝的准

               确位置,才能下锤开槽,然后装上铁攀、清洗槽内的碎末,用生铁砂拌和盐卤填补在凹槽
               内,等铁砂生锈,修补后的裂缝处就不会漏水。该项目于2016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十批

               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第二节 传统民俗和医药






                    畲族医药 该项目于2008年被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
               录”。(详第八编第三章第四节)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