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天台山道教史》
P. 130

言将宾帝所。图经云:为右弼真人,登侍帝宸,司天台水旱。故一方

                  之人敬事且有期应也。陶隐居称桐柏山在会稽东海,内有金庭,诚不

                  死之福乡,方圆四十里,常有黄云复之。木则苏玡琳碧,泉则石髓金

                  浆,其山尽五色金也。孙兴公赋云:天台盖山岳之神秀,玄圣之所游

                  化,灵仙之所窟宅也。陶隐居又称,越桐柏之金庭,吴句曲之金陵,


                  养真之福境,成仙之灵墟,其诗云:三宿丽天序,二金标地灵。《真诰》

                  载:真人往来吴越,栖宴两金,其说甚详。惟真人生能以阴阳事物之

                  理,利害休戚之说告于王,厌世上宾,邈数千载,犹能以雨旸惠泽及


                  于民,轻举远游,拥云气,跨飞龙,出乎六合之外,而灵通妙应。胖

                  蚃之报,一皆曲应人寰,真人之道亦传矣。予所以考详而并载,非特

                  宠兹上贶为一方之荣。盖欲夫为道啬,精神光德业久而不替,可以赞

                  化育,参天地,灵为星辰,妙为造化,而为吏为民者,知幽冥之间不

                  可欺,昧天地鬼神,鉴之在上,质之在旁。精诚之应,速于影响;善


                  恶之报,显如黑白,如是之不可诬也。庸可以不书,绍兴十一年三月

                  初一日记。”(张联元《天台山全志》卷十二)

                        这也算得上是天台山道教史上的一段插曲。








                                                第四节          元代道教




                        一、全真道的兴起


                        全真道始创于金代初年。创始人王喆(1112-1170),道号重阳子,

                  陕西咸阳人。出身地方豪门,早年曾应金朝武举,为小吏,后辞职还

                  家。金正隆四年(1159),自称在甘河镇遇仙,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


                  终南山,修道 3 年。大定年间出关去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


                                                           130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