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天台山道教史》
P. 125

作甚丰,有《悟真篇》、《青华秘文》和《金丹四百字》等,连同其弟

                  子关于三洞四辅方面的著述,共 300 余卷,皆藏于天台桐柏崇道观。

                        桐柏道藏(包括玉霄宫道藏和桐柏崇道观道藏),由于内容丰富,

                  又经多次整理,因而对中国历史上内容最完备的道藏——《大宋天宫

                  宝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当时,宋真宗遍求天下道书,曾


                  遣使来天台山。宋夏竦(985-1051)在《重建道藏经记》中说:“国家

                  有成命之二十载,削平天下,列为郡县,舻舳千里,东暨于海。有灵

                  静大师孟玄岳者,始越会稽,济沃洲赤城,访桐柏,为山门都监。冲


                  一天师稽常一等请掌斯藏。雍熙二年(985),有诏悉索是经(指桐柏

                  道藏),付余杭传本。既毕,运使谏议大夫雷公德祥命舟载以还,从师

                  请也。”可见雍熙年间,曾将桐柏道藏运往余杭传抄,其后命徐铉、王

                  禹俘雠校。又命司徒王钦若总理其事,编成全国性的道藏后进呈。于

                  是,钦若依照旧目刊补:编为《洞真部》620 卷,《洞玄部》1013 卷,


                  《洞神部》172 卷,《太玄部》1407 卷,《太平部》192 卷,《太清部》

                  576 卷,《正一部》370 卷,共计 4359 卷,撰篇目上献,赐名《宝文统

                  录》。后来,又命著作佐郎张君房进行补充、修改。君房据台州(即指


                  天台桐柏)、苏州、越州旧道藏本,“品详科格,商较异同,以铨次之。”

                  篇幅增至 4565 卷,题曰《大宋天宫宝藏》。至天禧三年(1019)春,

                  录成七藏以进呈,后又撮其精要,编为《云笈七签》122 卷。据统计:

                  在 4565 卷的《大宋天宫宝藏》中,录自天台桐柏道藏的著述,有 1300

                  多卷,占四分之一强;在 122 卷的《云笈七签》中,录自天台桐柏道


                  藏的著述,有 30 多卷,占四分之一左右。足见天台桐柏道藏在这两部

                  巨著中的重要地位。

                        从天台桐柏山运往余杭洞霄宫的这批道藏,在编完《大宋天宫宝


                  藏》和《云笈七签》以后,朝廷曾派人运回天台,都藏于桐柏宫。令


                                                           125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