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41

第一章 天台高度  |  29



                遣官员送来金纹紫色袈裟,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和各地官员邀请他出去讲经。真
                清禅师又在天台普光山创建了慈云寺。
                    明末时,永庆寺毁于火,到了清初,有僧人重兴永庆寺。
                    潘来有诗写道:
                        天台六十五茅篷,总在悬崖绝壑中。
                        落尽山花人不见,白云堆里一声钟。
                        深山佳处结茅新,买地无劳问主人。
                        耐得封山三丈雪,从君高卧一千春。
                    这首诗与无见先睹
                和虚云大师的山居情味
                是相同的。
                    在清代,华顶山上
                的茅篷就很多了,山上
                气候总是云雨飞雪,一
                到雨天或冬天,铺天盖
                地的云团雾凇就来了,
                茅篷里潮湿不堪,屋顶
                漏雨,墙壁漏风,难以
                忍受。大树若被冰雪压
                住,被风一吹,就被扭
                断,毛竹弯身到地,风
                轻易地把它扭裂。茅篷                              华顶现存的有修行人居住的茅篷
                虽然是石头垒墙,冷风总是循着所有的缝隙往里面钻。茅篷屋顶的雨雪被冻成冰
                坨,不会被风刮走,但因为湿气弥漫,更是潜心刻骨渗人地透寒。江南多是湿冷,
                不刮风也冷,刮风了更冷,是故,华顶之苦为四大名山所无。
                    华顶山上稻田和地垄甚少,加上山高气冷,菜蔬生长不易,餐桌饮食乏善可
                陈。清代齐周华的《名山藏副本》有一段文字佐证之:
                        诸僧或坐禅,或诵偈,或采黄精、茶叶,或掘蕨粉、毛团,或收罗汉之果,
                    或觅万年之藤,时或钟声传食,或披衲托盂,荷杖破云而赴斋堂,如偃鼠过
                    河,满腹后已。若岁歉客稀,或雪封道断,则各煮瓜煨芋以为粮,豆粥麫糕
                    称为上饭。
                    乾隆甲戌(1754)年间,来自天津的诗画家金玉冈,对环绕华顶寺的茅篷进
                行统计,有一百四十三处之多。“望之多不能见,寂寂于万峰之中。真一修行之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