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45

第一章 天台高度  |  33



                篷的生活。
                        山居意何远,放旷了无涯。
                        松根聊作枕,睡起自烹茶。
                        山居道者家,淡薄度岁华。
                        灶底烧青菜,铛内煮黄芽。
                        山居无客到,竹径锁烟霞。
                        门前清浅水,风飘几片花。
                        山居饶野兴,柱杖任横斜。
                        闲情消未尽,过岭采藤花。
                        山居春独早,甚处见梅花。
                        暗香侵鼻观,窗外一枝斜。
                    虚云大师将法眼宗传承世代进行确定:第一世是法眼文益禅师,第二世是天
                台德韶禅师,第三世是永明延寿禅师,到第八世是虚云古岩禅师,即他自己。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华顶山中景物变迁,诸多茅篷已非旧景。
                华顶茅篷大多称庵,分东茅篷和西茅篷,西茅篷以莲峰庵弥陀庵最大,东茅篷以
                药师庵最大。其他著名的碧茗庵、不昧居、慧明庵、天兴庵、法镜院、文殊院、
                兜率寺、彩云庵、高茅篷、宝云寺、香林庵、
                觉岸茅篷、极乐庵、宝华庵、菩萨室、花芯居、
                地藏庵、斗室、碧茗庵、般若庵等,而今龙
                泉庵与诸多茅篷早已经无迹可寻。
                    民国名士蒋叔南说,那时华顶茅篷建筑
                是很讲究的,其费用需要一千元左右。陈友
                琴在华顶山见茅篷藏在幽林深处,不可胜数,
                仿佛到了西天佛国一般,到处听见清磬木鱼
                的声音,还有诵经拜忏的虔诚。当时里面的
                陈设极为讲究,客堂里的椅桌还有楼室的几
                窗床榻,都清净无尘。推开门窗四面却是云
                遮雾罩之景,不辨南北东西。他看见药师庵
                里有不少游客,有时髦的女子,伴着胡琴的
                音调唱起京剧,似乎与周围的佛音不谐和,
                但这是一种自然的感觉,有些真正的禅意,
                不是枯坐和诵念得来的,它与山中的云彩一
                样,随处随地而生的。




                                                                                   新建的茅篷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